閃評 | 《紐約宣言》能否破解巴以困局?
作者:隨心所欲0101 來源:莆田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3評論數:
聯合國大會12日以142票讚成、10票反對、1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一項決議,支持關於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及實施“兩國方案”的《紐約宣言》。
聯大主席貝爾伯克宣布決議通過
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在決議通過後對支持《紐約宣言》的各國表示感謝。他表示,《紐約宣言》為“打開和平之門”提供了詳細的路線圖。
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發表講話
而以色列代表則在投票前表示,這是“毫無意義的政治操控”,不會對和平有所貢獻。美國代表稱,聯大就該決議草案采取行動是又一次“誤導性且不合時宜的宣傳噱頭”。
近期,以色列麵臨的國際社會壓力持續升溫,而以色列則通過一係列行動向國際社會釋放強硬信號,包括實施旨在占領加沙城的“基甸戰車2”行動、襲擊卡塔爾,以及批準在約旦河西岸E1區建設猶太人定居點計劃等。
在此背景下,聯合國大會12日通過的這份《紐約宣言》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東研究所所長田文林教授接受總台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表示,《紐約宣言》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
首先它為通過“兩國方案”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留下了希望的曙光。聯合國大會通過相關決議,實際表明國際社會在政治上對巴勒斯坦建國非常強有力的支持,就使得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並沒有因為以色列單方麵行動而徹底破滅。
同時這個做法對於以色列來說是外交上的重大打擊。以色列現在在加沙地帶,包括在約旦河西岸采取的行動,事實上表明了它與國際社會絕大部分國家的意願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聯合國大會通過這樣一個決議,實際也是對國際公平正義的維護,是對以色列這種類似於“定居者殖民主義”的一種譴責, 是讓世界各國看到曆史仍然是走在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路徑上。
從作用上看,決議包括路線圖,也是為未來解決巴以困境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指引和動力。按照路線圖的指引,巴以走出當前困境是有可能的。
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傑羅姆·博納豐
決議草案主提國之一的法國代表在投票前表示,《紐約宣言》製定了實現“兩國方案”的單一路線圖。田文林認為,這個路線圖實際上為解決巴以困境提供了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框架。
從以色列方麵來看,這個框架提到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的問題;從巴勒斯坦方麵來看,它又提到了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問題,決議案實際上對雙方都是比較有利的。
從目前來看,決議執行的最大挑戰還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如果以色列無視聯合國大會的決議,無疑會使決議在執行上大打折扣。與此同時,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缺乏強製性的執行機製,決議能不能得到落實,主要取決於雙方,尤其是以色列能不能做到自願遵守。我覺得前景並不樂觀。
麵對以色列的一次次強硬行動,國際社會還有哪些舉措反製以色列?田文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首先,在外交和法律層麵,可以進行外交孤立和譴責。另外,通過國際法院和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犯下種族滅絕和戰爭罪進行刑事訴訟,也可以對以色列形成一定的壓力。
其次,國際社會的各個成員從自身角度出發,對以色列進行經濟和貿易方麵的抵製、撤資乃至經濟製裁,這是各國自願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
再次,就是武器禁運。以色列主要是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已經表示暫停了向以色列出口武器,但這一做法能否製止以色列的單邊軍事行動,目前看還是比較困難。
1993年9月13日,巴解組織和以色列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正式簽署了《奧斯陸協議》。
今年是《奧斯陸協議》達成32年。1993年,在美國的斡旋下,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秘密會麵後,達成和平協議。同年9月13日,雙方在美國白宮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這一宣言被認為是巴以實現和平進程中的裏程碑。《奧斯陸協議》於當下又有何意義?田文林認為:
1993年達成的《奧斯陸協議》,實際是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實現和平的一個最好的機會,因為協議本身是雙方妥協的產物。現在看,也是雙方所能接受的一個最好的結果。但是該協議最後沒有能得到執行,是非常遺憾的結果。之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的內部鷹派力量上升,最後導致“鷹鷹相搏,鴿鴿受困”的局麵,巴以和平進程功虧一簣,雙方又重新回到了衝突的狀態。
現在來看,從“阿克薩洪水”行動以來,以色列采取的一係列強硬行動再次表明,同樣是雙方鷹派力量的對衝,最後導致了巴以衝突的升級。在這個背景下,重提《奧斯陸協議》,對於不要重蹈曆史覆轍,是非常具有鏡鑒價值的。
策劃:賈延寧
記者:樊夢
審核:賈延寧 劉軼瑤p>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