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45/f8833/86c1f.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華為智駕或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 寶駿能否借勢翻身?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華為智駕或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 寶駿能否借勢翻身?
首頁>時政頻道>要聞>正文

華為智駕或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 寶駿能否借勢翻身?

來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4 21:50:57

當華為智駕的光環灑落在“國民品牌”寶駿身上,這一組合著實讓不少人感到意外。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與華為宣布升級戰略合作,雙方聯合研發的成果將率先落地於寶駿全新大六座SUV——華境S。這意味著華為智駕係統或將再次突破價格“底線”,進軍10萬元級市場。

按照上汽通用五菱對寶駿品牌的定位,其屬於該企業打造的一個中高端品牌,較五菱品牌定位更高,但與同行業其他車企的中高端品牌相比,寶駿品牌的實際定價並不高。因此,華境S被認為也將延續“親民”路線,其價格或低於華為與上汽打造的尚界,處於15萬元以下,乃至下探至10萬元。

此前,華為的智選模式(問界、智界、享界、尊界)與Hi模式(阿維塔、嵐圖、奧迪)的合作對象,無一不是新勢力品牌或定位高端的豪華品牌,產品價格普遍在20萬—30萬元區間,尊界甚至突破百萬元。未上市的尚界H5,預期售價也是16.98萬元起。今年上半年,華為乾崑智駕的裝車量達到了25.5萬輛,在豪華智能車中華為乾崑智駕的搭載份額達到53.2%。為高端豪華品牌賦能,已逐漸成為外界對華為智駕的一個認知標簽。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智駕大幅下沉到10萬元區間,堪稱行業標誌性事件。那麽,華為為何“自降身段”?寶駿搭上華為這艘“技術航母”,又能否實現品牌躍升?

華為的“陽謀”:劍指汽車界的Intel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技術賦能者,華為選擇寶駿並非偶然,是其市場擴張戰略的重要布局。

汽車市場資深分析師梅鬆林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華為在手機領域的擴張策略正複製到汽車行業——華為品牌手機定位高端商務市場,榮耀品牌則麵向大眾年輕市場;華為智駕在高端市場(“四界”)站穩腳跟後,開始向中低端(尚界、寶駿)拓展,而向中低端市場拓展是提升智駕係統搭載量的關鍵。“‘四界’的銷量起來後,華為智駕係統成本開始下降,這也促使其出擊中低端市場。”梅鬆林表示。

盡管寶駿品牌近年來市場表現一般,但其背後的上汽通用五菱體係體量較大,且上汽通用五菱有意重新塑造新寶駿品牌。數據顯示,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總銷量達154萬輛,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達80萬輛。龐大的用戶群體,對急需提升搭載量的華為而言,具有極大吸引力。

去年3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透露,華為車BU一直處於虧損中,最早一年虧100億元,後來虧80億元,2023年虧了60億元,2024年“大概能夠實現扭虧為盈”。餘承東在2025年上半年財報會議上宣布,華為車BU首次實現盈利。這其中除了智選車業務的業務支撐外,Hi模式也需快速推進,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深分析師葉正平強調,此次華為與寶駿合作的核心價值還在於快速獲取智駕數據。他指出,寶駿車型覆蓋的地域更廣、路況更複雜、用戶駕駛習慣更多元,其產生的海量真實路況數據,是訓練和迭代智駕算法的“黃金燃料”。華為的目標則是以遠超對手的速度進化,建立難以逾越的技術護城河,這恰恰是維持其高端技術形象的關鍵。基於這樣的考量,華為當前在寶駿項目上追求的未必是高利潤,而是戰略性“讓利”,以換取市場份額和寶貴的路測數據,這是對未來潛在收益的提前投入。

那麽,與10萬元級品牌合作會否損傷華為技術品牌形象?對此,法雷奧中國首席技術官顧劍民表示,華為等高端智駕供應商與定位較低的品牌合作,通常不會過度擔心影響技術品牌形象,反而可能通過技術平權、市場拓展和生態構建實現多方共贏。他同時提醒,作為供應商,市場擴展並非永遠是“越大越好”的簡單邏輯,“很多時候国产AV蜜桃网站可能需要在技術適配性、品牌協同、成本控製與長期戰略之間找到平衡點。”

葉正平援引科技界經典案例表示,華為智駕進軍中低端品牌有跡可循:“這如同‘IntelInside’——英特爾的處理器覆蓋了從幾千元的入門級電腦到數萬元的高性能工作站。消費者不會因為英特爾給入門級電腦提供賽揚處理器,就覺得酷睿i9不高端了。華為的目標正是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Intel’或‘高通’,讓‘HUAWEIINSIDE’成為購車決策的關鍵依據,無論車價高低。”

不過,隨著為定位差異較大的車型供貨,華為智駕策略可能需要做係統性調整。葉正平分析,華為的智駕係統會像汽車安全配置(從安全氣囊到ESP)的普及路徑一樣,形成產品金字塔,不同檔次車型的自動駕駛配置會有所差異。“華為智駕”會成為一個覆蓋不同價位段的品牌家族,而非單一產品。梅鬆林也表示,華為或許會像手機業務一樣,推出定位於中低端市場的智駕係統品牌。

去年3月,餘承東曾公開表示,由於供應鏈等方麵的原因,華為的解決方案成本較高,隻有價格超過30萬元的汽車才能負擔得起。如今10萬元級車型也將搭載華為高階智駕,是否意味著智駕係統成本已經大幅下降?未來10萬元以下的智能駕駛車是否可期?

顧劍民對此表示,高階智駕向10萬元級市場滲透是必然趨勢,但需經曆技術迭代與成本優化的一個漸進過程。當前,普通消費者可優先關注15萬元價格帶車型的智駕配置“內卷”,預計2—3年內該區間將出現更多高性價比的智駕車型。

寶駿的機遇和挑戰

對於目前銷量平平的寶駿品牌而言,華為智駕係統的加持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葉正平表示,華為的加入將大幅提升寶駿品牌價值。消費者會認為,僅花十幾萬就能買到與三四十萬豪車同源的頂級智能技術,這種“價值錨點”將提高寶駿的市場接受度。

寶駿品牌在市場上曆經浮沉。2010年,承載著上汽通用五菱商轉承乘以及品牌向上重任的寶駿品牌誕生。前期,寶駿憑借親民的價格和切合細分市場需求的設計,推出的產品不少都成為爆款,寶駿510、寶駿560、寶駿730等均被稱為“神車”,2017年寶駿品牌年銷量突破100萬輛。但隨著市場需求變化,競爭加劇,寶駿品牌銷量進入下滑通道,到2020年銷量腰斬,僅為42萬輛,到2024年更是跌至僅年銷4.3萬輛。

為求生存,近幾年寶駿品牌積極變革,進行了品牌煥新並推出新序列車型RS及RC,同時在智能化方麵,為KiWiEV、雲朵、悅也Plus等車型配備“靈眸智駕0”係統,實現10萬元級別行泊一體智能駕駛,後又為雲海這款純電動緊湊型SUV搭載與大疆合作的“大疆靈眸智駕0Max”係統。然而,幾番嚐試後,寶駿品牌的銷量仍未明顯改善,下滑趨勢延續。在此背景下,寶駿新車華境S押注大六座SUV市場並牽手華為,實為“背水一戰”的戰略性布局。

多位業內人士看好寶駿與華為合作的前景。華為此前已成功賦能多家車企,智選模式下的問界品牌銷量飆升,Hi模式下的阿維塔、深藍、嵐圖、廣汽向往等品牌也獲得更多市場關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華為乾崑智駕累計搭載量已突破100萬輛。“寶駿在恰當的時間選擇了合適的合作夥伴,做正確的事。”梅鬆林評價道,寶駿肩負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向上和智能化轉型的重任,但目前市場表現艱難,智能化處於早期階段,單靠自身力量難以完成這兩大任務。借助華為與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寶駿有望開拓新市場,創造新機遇。

葉正平也表示,如果寶駿能抓住與華為合作的機會,補齊自身在三電、底盤、品控、服務等領域的短板,並巧妙地將華為的技術與自身對國民用車的深刻理解相結合,打造出“好開、好用、高品質又極度智能”的國民神車,這次合作的成功概率較高。

要真正實現向上蛻變,寶駿品牌還需要克服更多的難題。葉正平警示:“若寶駿僅視華為為‘高級供應商’,自身能力(製造、品控、服務、品牌運營)無法同步提升,最終恐將透支市場期待。”

梅鬆林則直指雙方合作的核心難點:“最大的挑戰在於產品與成本。10萬元市場對華為是全新領域,需開發全新適配方案,並將成本壓縮到位。高端市場的成功經驗在此未必適用。屆時能給寶駿帶來多大提升效果尚不確定。”

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以來總體銷量亮眼,1—8月累計銷售99.9萬輛,同比增長37%。上半年,總營收404.82億元,增長22.8%;歸母淨利潤5.76億元,實現大幅增長。在此基礎,上汽通用五菱一直想要擺脫低端定位,而寶駿華境S將承載著上汽通用五菱再度衝高的期望。華為智駕怎麽玩轉10萬元市場,寶駿品牌如何借勢翻身,這些都讓寶駿與華為的合作變得備受期待。

(作者 周菊)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周菊

汽車與出行新聞中心記者 關注汽車行業發展,對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關注較多,擅長深入報道及數據分析。

[責編:{getone name="zzc/mingzi"/}]
閱讀剩餘全文(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