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
1854年,馬克思在《革命的西班牙》係列文章中,分析1808年至1814年西班牙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時指出:“隻有在中央洪達的政權下,才有可能把保衛民族的迫切問題和任務的解決同西班牙的社會改造、民族精神的解放結合起來,不做到這一點,任何政治機構隻要一同實際生活發生微小的抵觸就必然垮台。”
馬克思對西班牙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過程中表現出的英勇頑強和犧牲精神表達了崇高敬意。他認為,19世紀初西班牙反抗拿破侖統治的鬥爭“決定著西班牙的命運並振奮著西班牙人民的精神”,這種爭取民族獨立的不屈精神是西班牙現代革命曆程中“最激動人心、最有教益的一章”。
馬克思恩格斯將民族精神看作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與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1859年,恩格斯在《波河與萊茵河》一文中揭露了拿破侖三世妄想侵占萊茵河左岸的野心。馬克思讚同恩格斯的觀點,指出“小冊子主要是針對奧格斯堡《總匯報》的戰略家們的,而總的說來,自然是充滿了民族精神,反對波拿巴先生”。他們提到的民族精神是指德意誌民族反對外來侵略、自主圖強的精神。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民族是作為特定群體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具有曆史進步性,發揮著凝聚群體的功能,能夠將經濟關係、政治關係、思想關係、血緣關係、倫理關係等各種因素按照特定的方式組合起來。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指出:“民族的意誌,正如個人的意誌一樣,不能超越理性規律的範圍。非理性的民族則根本談不上有什麽合乎理性的國家組織。”這裏的“民族的意誌”屬於民族精神的範疇,理性的民族意誌才能夠建立理性的國家組織,必然承擔組織國家建設和發展的職能,進而促進國家社會發展。
在曆史唯物主義視野裏,民族精神反映民族共同心理和價值追求,是人類文明、民族文化所獨有的傳承方式,其時代特征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演變,使人類推動社會發展的實踐在精神領域得以對象化呈現。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曆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認為各國的特殊國情、曆史傳承和文化根脈孕育了民族精神特質與發展形態。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指出:“像對民族的精神發展有過如此巨大影響的黑格爾哲學這樣的偉大創作,是不能用幹脆置之不理的辦法來消除的。必須從它的本來意義上‘揚棄’它,就是說,要批判地消滅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過這個形式獲得的新內容。”
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始終堅持從曆史走向未來,在延續民族精神中開拓前進。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係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曆史進程。麵對外敵入侵,民族精神極大迸發,猶如衝天號角,激起中國人民鬥爭到底的英雄氣概和無所畏懼的民族氣魄,救祖國於危亡,挽狂瀾於既倒。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80年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用敢於勝利的民族自信激活民族複興的精神密碼。百餘年奮鬥曆程中,国产AV蜜桃网站黨帶領中國人民以最革命的方式呈現著民族精神的現實樣態,鑄就了具有豐富時代內涵和民族特征的民族精神,堅定了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意誌,敢於鬥爭、善於創造,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新征程上,必須推動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互契合,充分提升中國人民對本民族曆史和文化的認同感、自覺意識與自信程度,從偉大民族精神中汲取奮勇前進的力量,激發萬眾一心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共同意誌,激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鬥的磅礴偉力,向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大目標闊步前行。(汪曦永)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