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记者 阳锡叶 余杏 通讯员 廖保华 谭建伟
初秋,走进湖南省汝城县,在海多米的湘南学院小黄姜实验田里,该校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教师孙清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培育出的无菌姜苗,在这块实验田已经连续种𱅁年,目前来看效果很好。”
小黄姜在汝城县有着上百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全县种姜年产值亿元,但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姜种附带病菌,连种易引发姜瘟病,因此姜农不得不隔年轮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受限。湘南学院相关团队急姜农之所急,在小黄姜连作障碍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汝城县小黄姜产业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百亿产业。”孙清说。
像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郴州各县(市、区)已随处可见。“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地方缺什么技术,我们就攻关什么技术。”湘南学院党委书记邹宏如说,作为郴州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学校就是要让高校的办学资源“沉下去”,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兴起来”。
年以来,湘南学院先后与北湖、苏仙、桂东个县(市、区)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特色合作项目,并建立了“四个一对接”机制:一学院对接一县(市、区)、一专业对接一产业、一平台对接一园区、一博士团队对接一企业。
目前,该支跨学科博士团队扎进县域,将实验室搬到生产线旁,在多个领域开展科技攻关,一批标志性成果已然涌现。
在郴州经开区大健康产业园,一座投.4亿元的大楼拔地而起。这是湘南学年投入使用的生物医药产业化科创公共服务平台,也是郴州市重点打造的中试基地。“从一粒种子到一颗药丸,再到医疗器械与诊疗技术研发,我们为郴州生物医药与中药材产业建设了一个全链条的科创服务平台。”湘南学院科研部部长王俊杰介绍。平台现布局天然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药用植物功能成分筛选与提取纯化中试工艺研究个方向,承担的横向课题经费余万元,服务企多家,为郴州生物医药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提供了新引擎。
郴州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基地。走进位于苏仙区的湖南白银集团车间,一套高效提铜设备正在运转。企业技术总监蔡鑫介绍:“这是湘南学院材料与化工团队研发的‘铅冰铜阴极直接提铜技术’,让铜回收率达%。”该团队开发的新型吸附材料,则让银电解液的产品高价值副产物回收率提升%。
围绕郴州“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湘南学院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场景。该校校长雷小勇介绍,“十四五”期间,湘南学院获批国家级项项,实现申报数量和立项数量连年递增,同期新增省级科研平个。年,湘南学院在县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多项,为企业创造数十亿元经济价值。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