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滋养流域水土、哺育一方儿女,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永定河静静流淌。近日,水利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遴条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案例,永定河在列。这条河的重生之路,正在书写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永定河样本”。
协同治理:解决“水源”问题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麓,是京津冀晋蒙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也是全国四大防洪重点江河之一。
让永定河恢复生命重现生机,成为推动京津冀生态领域协同发展的破局之举。201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和修编《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印发《加快推进永定河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工作方案》,组建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平台公司,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统筹,京津冀晋四地携手,一场“一体化、协同化、市场化”治理行动拉开序幕。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京津冀晋四省市和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合作协议》,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为永定河生态用水提供了稳定保障。
治理之策:多管齐下合力攻坚
让母亲河“复苏”,更需要机制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平台作用,利用中央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搭建起“流域管理机构+地方+公司”的协作平台,推动河流治理从过去单一的政府主导、分散治理向多元共治的模式转变。
近年来,累计治理河余公里,打通干余处断点堵点,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田间高效节水灌余项,完工后新增节水能力.3亿立方米。在永定河干流、支流和重要水库分级分段设置省、市、县、乡四级河名,实现河湖水域全覆盖,形成了严密的河湖管理保护网络。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建设,让永定河拥有了“虚拟副本”。整合高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监测站等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河道水位、水质指标、沿岸植被覆盖等数据实时汇聚,实现“千里河道一眼观”。利用云计算、数字孪生技术,形成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构建“物理机制+统计方法”双驱动的生态水量调度模型体系。初步实现了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配、防洪调度“四预”功能,为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实时监测监控以及洪水科学调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之变:大河复苏焕彩新生
系统性治理下,永定河的生态图景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2017年,各类水源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亿立方米,相当个西湖的水量,重点控制断面生态水量满足程度%,昔日裸露的河床被碧水覆盖。2021年,永定河实现断年来首次全线通水,2022年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2023年以来连续两年保持全年全线有水,2024年实现全线流天,流动天数、输水率均创历史新高。全线流动时间逐年提前,2025年年提天,年提个多月。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回.7米,年增%。
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带来了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崖沙燕、白头鹤、黑鹳、娃娃鱼、中华多刺鱼、瓦氏雅罗鱼等珍稀鸟类、鱼类重现身影,流域浮游植物种增种,浮游动物种增种,底栖动物种增种,鱼类种增种,鸟类种增种。如今的永定河,已成为一幅“水绿相映、鱼鸟共生、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沿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等问题,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选条(个)河(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今年遴选出条(个)母亲河(湖)典型案例。除永定河外,京津冀地区的泃河、七里海、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滹沱河等河湖也入选典型案例。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