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郭德纲的采访。
他说自己最落魄的时候,为了一个节目,在一个商场的透明橱窗里待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像个小丑一样被路人围观。
很多人都说,他能有今天,全靠一张“厚脸皮”。
人见的多了,你会慢慢发现,那些真正能做成点事的人,身上好像都有几个相似的特质。
他们平时看着可能不起眼,甚至有点“笨”,但关键时刻,就是比别人走得远。
01
第一个特质,是脸皮够“厚”,不怕出丑。
我有个表弟,前两年突然说想做短视频,拍点生活搞笑段子。
他第一次把视频发到家庭群里,说实话挺尴尬的。镜头晃来晃去,人也紧张,说个话都结巴。
他爸直接在群里说:“别搞这些不三不四的,找个正经班上!”亲戚们也都在私下议论,觉得他不务正业净想些美事。
那段时间,他每次发视频,评论区都没几个人,偶尔有几个留言,还是嘲笑他的。
大家都以为他很快就会放弃,毕竟没有正向反馈。
没想到他跟没事人一样,一条接一条地发。今天研究别人的脚本,明天学习怎么打光,视频肉眼可见地在进步。
有一次亲戚问他:“那么多人笑话你,你都不在乎吗?”
他说:“在乎啊,但那又不能当饭吃。等我做成了,他们自然就不笑了。”
现在他已经是个有几十万粉丝的小博主了,广告收入比他上班的工资高多了。
很多人想做一件事,往往都困在了第一步。
怕自己做得不好被人笑话,怕自己一张口就说错话,怕没结果。
但说真的,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你越是把它当回事,它就越是成为你的束缚。
那些能成事的人,早就把“面子”扔在了地上。他们知道,一件事在做成之前,出丑、被质疑嘲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02
第二个特质,是对自己够“狠”,下得了手。
我上大学的时候,宿舍有个哥们,是我们当中最爱打游戏的,技术特别好。
大三那年,他突然说要考研,目标是国内一所顶尖的政法大学。
我们都觉得他疯了。就他那天天通宵打游戏的劲头,怎么可能考得上。
从他决定考研那天起,他就把他所有的游戏账号都送了人,电脑也用布盖了起来。
每天早上六点,我们还在睡梦中,他就已经出门去自习室了。晚上十一点,自习室关门,他才回来。
那一年里,宿舍所有的聚餐、联谊,他一次都没参加过。
有一次我们实在忍不住,拉他出去吃宵夜。他只坐了半小时,看了看表,说:“不行,我得回去了,明天还有两个章节没复习。”
我们都说,不差这一晚上。
他很认真地看着我们说:“就因为总觉得不差这一晚,所以才差了那么多。”
后来他真的考上了。我们宿舍六个人,只有他一个。
人都是有惰性的。舒服地躺着,肯定比辛苦地坐着强;刷刷短视频,肯定比看一本枯燥的书要快乐。
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你在放纵自己的欲望,别人在克制自己的本能。你选择了眼前的安逸,别人选择了未来的可能。
那些能成事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那个总想偷懒、总想放弃的自己。
不对自己狠一点,生活就会对你更狠。
03
第三个特质,是沉得住气,熬得住。
我楼下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面馆,老板是一对老夫妻。
店面很小,就五六张桌子,装修也很旧了。卖的东西也简单,就几种面条。
这二十年,周围的店铺换了一波又一波。火锅店、奶茶店、网红餐厅,开业的时候热热闹闹,没一两年就悄无声息地关门了。
只有这家面馆,一直都在。
我是老主顾,跟老板聊过天。
老板一边下面一边说:“我就是把汤老老实实熬好,面认认真真煮好。来的都是街坊邻居,你糊弄人一次,人家就不来了。”
他说,前几年有人劝他搞加盟,把店做大,还说可以帮他做网红营销。
他都拒绝了。他说自己没那么大本事,也沉不下那个心,就想守着这个小店,把味道做好了,比什么都强。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想走捷捷径的人也很多。
但最后能走到终点的,往往是那些愿意下“笨功夫”的人。
他们就认准一件事,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
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很枯燥,甚至很孤独。
但所有惊艳的成就,往往都源于漫长而枯燥的准备。沉得住气,才能等到云开月明的那一天。
▽
后来我慢慢发现,所谓成大事,并不是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更多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性格和习惯的体现。
敢在众人面前出丑,是一种勇气;能逼自己一把,是一种自律;能守住寂寞,是一种智慧。
这些特质,听起来都很朴素,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而那些做到了的人,生活也终将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