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傳統養老模式下,養老服務供不應求的挑戰與日俱增。但同時,也為智慧養老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如今,具有健康檢測、理療、陪伴等多種功能的養老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地的養老院裏。
在深圳市寶安區的一家養老院,一台健康檢測機器人接到護理員的指令後,自主導航到周玉英老人的身邊,語音提醒她測量血壓。
而在這家養老院的活動室裏,一台娛樂機器人正跟隨音樂節拍揮舞著雙手,帶領幾位老人一起跳舞。
在深圳另一家養老護理院,隨處也可以看到智能機器人的身影。巡邏機器人正在院內巡邏,洗發機器人正在給一名老人洗發,而在康複理療室,一台理療機器人能夠精準定位穴位並用機械臂給老人艾灸。據了解,越來越多的養老院開始引入智能機器人進行場景驗證,產業進入加速落地階段。
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全力助推智能養老產業健康發展。2025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通知,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等場景中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應用試點工作。
養老機器人大規模推廣麵臨技術和成本挑戰
據了解,目前,雖然不同功能的智能機器人已經在深圳一些養老院陸續“上崗”,但是要進行大規模推廣,仍存在技術、成本等方麵的限製。
在深圳一家機器人企業,研發人員正在進行一款安全巡查機器人的研發。據了解,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機器人有了更多的試點應用場景,公司研發團隊抓住老人安全監護這一痛點進行技術攻關。
在深圳另一家機器人企業的研發部,研發人員正在跟一台智能理療機器人進行人機互動。這台機器人能夠識別理解語音並自動執行命令。研發負責人介紹,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機器人比以往更加“聰明”了,但是相關產品要進行大規模推廣,依然麵臨零部件成本較高的難題。
據了解,目前,養老機器人主要分為三大類:護理型、康複型和陪伴型。智能養老機器人在政策支持與技術進步推動下加速落地,正成為我國養老產業智慧化轉型的關鍵力量。數據顯示,智能機器人在養老領域滲透率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智能養老機器人市場有望達到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