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是國家治理體係的基石和“神經末梢”。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強調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征程上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應全麵總結我國基層治理實踐經驗,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推進機製創新,深化科技賦能,用好考核激勵,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發揮組織優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關鍵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在基層治理實踐中,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麵,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突出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通過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係,創新活動方式,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麵。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探索適合不同社會主體的黨建形式,組建跨行業、跨區域的黨建聯合體,科學靈活設置功能型黨組織,推動黨建工作向新就業群體、新空間延伸拓展,以標準化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凝聚基層治理合力,通過有效整合各級黨建信息平台與基層治理服務平台,深化黨群服務陣地功能融合,促進不同黨組織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治理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暢通有序參與治理的渠道,不斷優化整合資源力量。拓展黨建工作覆蓋麵,實施新興領域“兩個覆蓋”攻堅,推行“行業黨委+企業支部”組織模式,對小微企業通過發展黨建聯絡員、派駐黨建指導員、建立雲上黨支部等方式實現組織覆蓋,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黨建網絡,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黨領導基層治理的根本目的在於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複出現的問題,把就業、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解決好。
推進機製創新。構建科學有效的運行機製是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基層治理實踐中,要構築全鏈條資源整合機製,充分發揮社會工作部門的統籌作用,加強其與政法、衛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門的業務對接,形成高效協作模式,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統攬,著力解決基層治理麵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完善多元主體參與決策體係,升級紅色議事廳功能,構建居民、物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共治平台,融合多重渠道,健全專家評審與群眾評議雙重機製,建立治理難題數據庫並強化決策落實跟蹤。強化資源統籌共享機製,全麵盤點黨建資源,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聯合督辦及動態優化機製,推動城鄉要素互聯互通,加速黨建與業務融合項目落地。創新精準服務供給模式,打造“五社聯動”升級版,培育黨員領銜的專業化社會組織,開發“黨建+養老助殘”等特色服務包,依托“15分鍾黨群服務圈”等完善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製”閉環服務,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推進民生領域體製機製創新,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延伸,向困難群眾傾斜。創新服務供給為基層減負,科學規範工作流程,嚴控政策層層加碼,精簡基層事務,嚴控督查考核、會議文件,清理過度留痕及不合理的一票否決,整合治理台賬,推廣“多表合一、多事聯辦”,依托平台實現數據共享,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加強對城鄉基層運行形勢和特點的研判,積極做好風險防控,洞察風險發展趨勢,提高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水平,增強風險治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升基層治理專業化水平。同時,要提高領導幹部應急處突能力,使其遇到突發事件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敢於負責,關鍵時刻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果斷處置。
深化數字賦能。在基層治理實踐中,要把握數字化賦能治理大勢,將“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融合作為一項整體性、係統性、協同性工程,不斷深化治理體製機製和技術創新攻堅,持續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基底,積極探索數據資源大循環,不斷優化提升數字發展環境。建設協同高效的智慧治理體係,對現有政務服務流程進行全麵梳理,整合各類線上服務平台,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綜合服務係統,促進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係統、跨部門、跨業務交換共享,讓群眾享受到智能精準、便捷高效、規範有序的民生服務。完善數字化全域網格體係,健全網格化管理的運行機製,通過數字化實現全程網格化,建立統一的問題自動發現、任務智能分派、信息直達基層、結果跟蹤反饋的智慧化工作閉環,以數據通、業務通、體係通帶動實現組織上下通、幹群上下通,實現政府管理服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決策與民意上下直通互動。深化數字賦能治理,整合平台數據資源,構建省級統一數字平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經濟監測、風險預警、智能調解等應用場景,實現數字治理一網統管、一屏通覽。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協同推進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文化和數字生態多領域建設,走出社區數據底座“實”、數據應用場景“多”、數字化轉型生態“活”的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用好考核激勵。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堅持常長結合、久久為功,構建科學有效的基層治理考核和激勵約束機製。突出黨建成效導向,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考核評估要注重實際效果,優化以黨組織建設質量、黨建引領協同效能、黨群關係滿意度為核心的考核指標體係,增加工作創新、項目成果轉化等指標權重。從實際出發,縮短評估周期,建立容錯機製,加強前瞻研究,提升政策動態適配性。科學設置考核內容,在基層治理考核中緊盯年度確定的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指標落實沒有,實際效果如何、群眾反映怎樣,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是否放在心頭、擺在案頭、抓在手頭,具體辦理效果如何,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焦點問題是否有新突破、堵點卡點是否打通等等。強化政策配套協調,發揮黨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基層治理共享平台,構建統籌規劃、特色化落實的政策格局,完善黨建帶社建機製,設立專班並建立常態化調研聯簽機製,確保政策製定源頭貼近基層實際,培育紅色合夥人,激發多元主體參與熱情,建立飛行檢查等督查製度,確保政策直達基層、紅利精準釋放。完善激勵約束機製,拓寬職業發展通道並設立專項獎勵基金,酌情實行紅榜激勵和黃牌預警製度,將考核結果與幹部選拔、單位評優掛鉤。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和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製度,為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確保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
(作者:楊金衛,係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社會科學院黨的建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