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b0/f335a/12323.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一堂不在教室裏的地理課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首頁>時政頻道>要聞>正文

一堂不在教室裏的地理課

來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5 17:52:58

  興安盟9月9日電 題:一堂不在教室裏的地理課

  作者 張瑋 曾令剛

  “上師範的時候,老師說‘地理是腳下的學問’。”2025年秋季開學後,地理老師馬曉麗又帶著新一屆學生去田裏收集秸稈,用來製作地形模型。

  內蒙古東北部的秋天總是要來得早一些,剛好“趕上”馬曉麗的地理課。

圖為馬曉麗在中國地圖上教學生地理知識。 曾令剛 攝

  2001年,從興安盟師範學院畢業的馬曉麗,選擇回到家鄉突泉縣寶石鎮寶石中學,成為一名鄉村地理教師。

  褪色的校門、斑駁的平房、坑窪的操場……初回校園,這所鄉村寄宿製學校與馬曉麗記憶中的母校別無二致。這個寶石鎮姑娘本有機會留在縣城,卻選擇回到這裏。“這裏的孩子們需要新的教學理念。”

  初登講台時,學校僅有的地理教學工具是裂了縫的地球儀和幾張泛黃掛圖。麵對眼裏充滿茫然的學生,馬曉麗決定用“腳步”上課。她帶著學生蹲在校門前的河邊觀察淩汛,借用河麵浮冰講解水文現象;在春耕時丈量農田坡度,演示等高線原理;秋收後收集玉米秸稈,手工製作地形模型。

  “地理課不能隻在教室裏,得讓孩子們摸到、看到、聞到。”馬曉麗說。

圖為馬曉麗與學生在操場談心。 曾令剛 攝

  隨著教學條件改善,馬曉麗的課堂愈發鮮活。NBA賽季期間,她用球星行程串聯美國城市地理;自費購買的拚圖、地球儀成了課堂常客;“地理擂台賽”上,孩子們為搶答問題爭得麵紅耳赤。

  自2023年起,馬曉麗所帶班級連續3年中考地理平均成績蟬聯全縣榜首。

  馬曉麗在寶石中學的講台上書寫著教育故事。從手繪地圖到多媒體教學,她不斷革新方法,將枯燥的地理知識化作生動的故事。

  她的學生薑烯媛說:“馬老師的課讓国产AV蜜桃网站看到了世界,更想去看看世界。”

  在這所鄉村寄宿製學校裏,不少是留守兒童。作為班主任,馬曉麗不僅要兼顧孩子們的學習,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

  2018年冬天,馬曉麗發現學生陳芳穿著單鞋上課,當天就去縣城買了棉鞋和羽絨服。“孩子們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老師就是他們的依靠。”

  這份依靠在特殊學生身上體現得更為深刻。麵對“星星的孩子”劉林(化名),馬曉麗主動把這個學生接到自己班級中,給予他生活和學習上的照顧。“每個孩子都是星星,有的亮得早,有的需要多等會兒。”

圖為馬曉麗與學生一起吃午飯。 曾令剛 攝

  鄉村教師就像一束光,照亮孩子們的前程,也點亮他們的心靈。馬曉麗總說,“我不是‘超人’,隻是想‘把光明種進孩子心裏’。”

  2024年,馬曉麗甲狀腺手術後第7天便重返講台,虛弱的身體讓她每講幾分鍾就要喝水,學生們自發組成的“護師小隊”——遞溫水、記筆記、維持紀律,讓這個特殊學期充滿更多溫暖。

  當被記者問及在鄉村講台上堅守的動力時,馬曉麗指著教室牆上的中國地圖說:“我一直守在這裏,是為了把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都講給這些鄉村孩子聽,讓他們的眼界能跟著知識走得更遠。”

  “看著孩子們從寶石鎮出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就是最幸福的時刻。”馬曉麗的眼裏充滿希望。(完)

【編輯:張令旗】

[責編:{getone name="zzc/mingzi"/}]
閱讀剩餘全文(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