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童政
“麵對涉外民商事糾紛,調解有時比審判更有溫度和效果。”近日,孟加拉國商人何森的代理律師楊騫向記者介紹其所代理的一起涉外商事糾紛時表示。
原來,何森向中國商人陳惟煜購買了一批手機屏幕,在交易過程中產生了糾紛。何森要求退貨並向陳惟煜索要退款未果,遂訴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南寧國際商事法庭。南寧國際商事法庭精準把握雙方當事人訴求開展調解,經過艱難協商,雙方最終摒棄前嫌,就貨款歸還、貨物返還、違約責任等事項達成調解協議,從對簿公堂到握手言和。
這起國際貿易糾紛圓滿高效化解的背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優化涉外法律服務促進市場經營便利的結果。近年來,廣西黨委政法委立足區位優勢和政法職能,以優化涉外法律服務為抓手,通過係統性製度創新和多元協作機製,為當地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跨國貿易最怕法律政策‘水土不服’,以前遇到糾紛,国产AV蜜桃网站得跑好幾個部門。現在法治園區的建設實現‘一站式’法治服務站直接對接,幾天就把問題理順了。”談及法治園區帶來的便利,崇左憑祥市愛瑞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淇深有感觸。
立足邊境產業園區眾多的實際,廣西整合公檢法司等法治資源,推進法治園區建設,構建涵蓋公共法律服務、柔性執法示範、多元爭議化解等十大惠企平台,實現涉外法律服務與園區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據了解,近年來廣西黨委政法委先後製定並印發係列政策文件,明確24家單位和14個設區市黨委推進涉外法律服務的工作任務。同時,在東興、憑祥等口岸設立“國門警務站”等一體化指揮平台,整合司法、行政、調解等資源,構建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在位於憑祥的中越法律服務(浦寨)工作站,浦寨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周梅初參與調解涉外糾紛200多件,調解成功率達97.3%,涉及金額4000多萬元。據介紹,崇左市通過構建中越聯合調解涉外民間糾紛工作機製,組建專業化中越雙語涉外調解隊伍,建立涉外人民調解組織85個,擁有外籍調解員36名,一張覆蓋全市的涉外糾紛調解網絡已然織就。
為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法治交流合作水平,廣西司法廳與越南諒山省司法廳簽訂了司法行政合作協定。百色、崇左、防城港等邊境市與越方建立了警務、跨境勞務等執法合作交流機製,特別是雙方公安部門完善中越跨國警務合作機製,常態化開展會談會晤、警務合作,為促進邊境貿易快速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此外,為幫助外貿企業降低跨境交易法律風險,南寧國際仲裁院還與東盟國家法律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推動跨境仲裁裁決互認。同時,發布中國—東盟邊貿合同範本,將RCEP原產地規則、知識產權保護等條款納入其中。
“法院+調解”聯動機製,聚焦涉外民商事案件裁判規則銜接、域外法律查明等難題,在訴前化解涉外糾紛,實現了“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重點為涉東盟經貿糾紛提供專業調解服務的廣西國際民商事調解中心,從2022年12月成立至今受理案件超1200件。良好的涉外法律服務,為開展對外貿易提供了法律保障,促進了市場經營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