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自動鎖車摔傷人
近期,共享單車騎行過程中突然自動落鎖的事件頻發,讓人著實捏了一把汗。據媒體報道,上海市民馬女士在騎行某品牌共享單車時,遭遇了自動落鎖車輪抱死,致使她嚴重摔傷。隨後,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類似驚險遭遇,案例為數不少,涉及多個共享單車平台。
然而,多名用戶在摔倒後向平台反饋,平台聲稱,後台無自動落鎖記錄,可能是“鏈條故障”所致。這種說法顯然不能令人信服。
據相關人士介紹,共享單車確實具備遠程落鎖的功能,且在多個使用場景中會被觸發。比如,用戶在騎行中誤觸App的還車按鈕;或是前一用戶還車離開未關鎖,後一用戶未掃碼直接騎行,前一用戶後續關鎖;有的車輛在超出合規行駛區域之後,也會自動落鎖。這些看似合規的觸發機製,若缺乏緩衝設計,就可能成為安全隱患。即便平台聲稱速度超過0.5米/秒就會拒絕執行關鎖指令,但用戶操作不當的因素,本就應該被平台納入安全冗餘的設計考量。
平台的回應,也讓用戶在行車安全之外,產生了另一層憂慮:騎行記錄、鎖車數據全都掌握在平台手中,當事故發生後,責任的認定困難不小。平台自查,出於自身利益考量,可能會淡化甚至撇清自身責任,例如將原因歸咎於“鏈條故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關規定,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平台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目前平台在事故調查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顯然不利於消費者權益保護。
根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的統計數據,共享單車的用戶數量在去年已經突破了6億人。共享單車作為重要的短途出行工具,車鎖的安全、責任的認定,直接關係到廣大用戶的生命健康。築牢騎行安全防線,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多重機製,比如增設技術安全閥,落鎖前5秒強製警報緩衝,建立嚴格的數據監管機製,引入第三方鑒定機製,等等。
安全無小事。共享單車能“自動落鎖”鎖住車輪,平台不能以“數據鎖”鎖住真相、斷掉責任。隻有把數據曬在陽光下,把責任釘在顯眼處,用戶才能騎得放心——畢竟出行要的不是“安全的可能”,而是“安全的保障”;發生事故後要的不是“平台自查自糾”,而是“有章可循、有據可查”。(趙亮晨)
【編輯:於曉豔】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