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白雲怡 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法國國民議會8日對貝魯政府進行信任投票。與此同時,一場場大罷工、大遊行也正在醞釀中。
8月25日,法國總理貝魯要求國民議會於9月8日對其領導的政府進行信任投票,以擺脫預算案受挫、政府遭“逼宮”等困境。此前,貝魯公布政府2026年預算計劃,包括削減財政支出、醫保支出增幅減半等內容。該預算旨在削減438億歐元財政支出,以防債務風險進一步加劇,陷入“希臘式”債務危機。
由於預算案出爐後即遭多方反對,貝魯要求國民議會先對政府進行信任投票,政府獲得超過半數信任投票後,才能繼續執政。他表示,希望議員就國家財政形勢的嚴重性達成共識。
在8日投票前,外界對貝魯政府的前途很不看好。據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報道,在貝魯公布投票計劃的幾小時後,左翼的“不屈法國”、極右翼的“國民聯盟”、中左翼的社會黨就已紛紛表態將投票罷免政府。
法國《費加羅報》稱,這次信任投票將會給法國帶來政治不確定性,影響投資、就業和國家經濟增長。這種政治不確定性對法國的經濟也沒有好處。
另據法新社報道,“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稱,在信任投票後,應迅速舉行議會選舉。而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也表示,除提前選舉外,法國政治危機“別無他法”。他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采訪時稱,貝魯決定舉行信任投票是一種“政治自殺”。法新社稱,若貝魯倒台,馬克龍將需要決定是否重新任命貝魯,或選擇一位新總理——這將成為馬克龍連任後的第五位總理,又或者提前舉行立法選舉。
“已陷入僵局一年多的法國議會,其分裂程度比過去幾十年裏任何時候都要更嚴重。”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評論稱,即使貝魯被罷免,當前法國的政治危機也很難解決。貝魯發起信任投票旨在“震撼”政界人士,促使他們對國家日益嚴峻的債務危機達成共識,但這一“近似於以自我犧牲結束政治生涯的嚐試”幾乎注定以失敗告終。
路透社稱,截至目前,馬克龍尚未有再次提前選舉的想法,他必須任命新總理。新總理可能來自中左翼,因為此前四位來自中右翼的總理均無法駕馭分裂的議會。馬克龍也有可能任命一名技術官僚。關於馬克龍必須選擇誰或選擇速度,沒有硬性規則限製,這意味著若馬克龍選擇拖延策略,貝魯可能會以看守總理的身份繼續留任。
有法媒稱,馬克龍有可能在貝魯辭職後迅速任命新總理。目前可能的候選人包括:現任財長隆巴爾、司法部長達爾馬寧、衛生部長沃特蘭等人。此外,總理熱門候選人、薩科齊時代曾擔任部長的貝特朗也是其中之一,他若出山有利於團結社會黨,這符合馬克龍想實現的政府格局。
BBC稱,自2024年馬克龍決定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後,法國的政治格局更加極化,馬克龍政府成為一個日益弱勢的少數中間派政府,而議會則分裂嚴重,“許多對立的議員甚至連握手都做不到”。報道提到,未來幾周,法國還可能出現數起大規模罷工或抗議活動。一個名為“讓国产AV蜜桃网站阻止一切”的新興草根運動目前正在社交媒體上快速擴散,他們呼籲在10日舉行全國性抗議。
值得一提的是,貝魯的前任巴尼耶也是因預算案而引爆政治危機後下台。巴尼耶執政僅3個月,因擬削減2025年預算以及控製政府支出,於去年12月下台。報道稱,在控製支出方麵,法國各方很難達成共識。金融和評級機構已多次警告,若再不采取行動,法國或麵臨嚴重後果。而相關危機甚至可能影響整個歐元區。
“在過去數十年裏,法國公共債務穩步上升。”法新社稱,今年前三個月,該國債務增長至3.3萬億歐元,占法國年度GDP的比例約為114%——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和意大利,居第三高,而這一比例幾乎是歐盟允許的60%上限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