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1902 年,孫耀庭出生在天津靜海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一家六口人,靠著父母在私塾幫工勉強維持生計。作為家裏的老二,孫耀庭好歹在私塾讀了四年書。讓他識了字,還成了改變他命運的關鍵。私塾的生活沒過多久,私塾先生被抓進了監獄,孫家沒了收入。當時孫耀庭十歲,隻能退學跟著家人在街上討飯。
1911 年秋武昌起義爆發,孫家此時已經過不下去了。為了給兒子找條活路,孫耀庭的父親決定送他進宮當太監。可當時正規的淨身手術要十兩銀子,這對孫家來說根本付不起。沒辦法,孫耀庭的父親親自操刀,給兒子做了淨身手術。手術後孫耀庭昏迷了三天,等他醒來,發現世道全變了,清朝沒了,他的進宮夢還沒開始就破碎了。
進宮這條路走不通,孫家繼續給人打長工維持生活。直到 1916 年,在醇親王府的太監賀德元介紹下,孫耀庭進了載濤貝勒府。載濤給他取了個新名字叫“順壽”,安排他做端茶倒水的雜活。對於孫耀庭來說,有這份工作很滿足了。第二年,端康皇太妃看戲時,聽說孫耀庭做事機靈,就把他調到了戲班。這對孫耀庭來說是難得的晉升。在戲班幾個月後,他又被調到司房,負責管理衣物和夥食。在司房工作時,皇後婉容注意到這個勤快的小太監。婉容平時對人很和氣,把孫耀庭調到自己身邊伺候。這段日子成了孫耀庭人生輝煌時刻。不僅生活好了很多,還能接觸到宮裏的各色人等。但是到了1924 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
離開紫禁城後,孫耀庭跟著溥儀暫住在載灃的王府。目睹了清朝皇室的落魄。載灃也看清了當時局勢,沒多久把太監侍從遣散了,孫耀庭的宮廷生涯結束,回到了老家。回到老家的孫耀庭沒了收入,靠著兄弟接濟。時間一長兄弟也負擔不起。他隻好去了北京北長街興隆寺。那裏住著四十多個和他一樣的太監,成了他們的避風港。孫耀庭在興隆寺過得很清苦。他們靠著廟裏微薄的收入,偶爾接點零活。寺裏的太監多數年齡很大,孫耀庭雖說年輕點,但當年那淨身手術給他留下了病根,常常疼得受不了。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孫耀庭和其他太監迎來了轉機。政府關心他們這群特殊的群體,從 1950 年起,每月給他們發 16 元生活費。這筆錢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因為小時候讀過幾年書,有點文化,孫耀庭被安排做出納工作,不僅解決了他的溫飽,更重要的是他被社會認可了, 不再是太監,而是靠勞動生活的普通人。
1996 年孫耀庭去世,享年 94 歲。作為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嚐遍了生活苦難,也收獲了幸運,他的一生,經曆了清朝、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既是個人的命運,也是時代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