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閱讀提示
多地取消出租車司機戶籍限製,專家表示,其有必要性,且已具備相應條件。對此,本地司機擔心影響收入、外地司機期盼更多城市取消限製。放開之後,專家建議,各地應持續關注並評估政策的落地效果,維護市場的公平穩定;同時,保障外地司機在公共服務等方麵的權益。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在出租車管理條例中規定,駕駛員應當具有本市戶籍。但記者發現,這一“硬杠杠”正在被打破。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消息,目前,已有昆明、上海、大連等14個地方的人大常委會對出租汽車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取消了出租車司機的戶籍限製。
那麽,此前多地限製出租車司機戶籍是出於什麽考慮?政策“鬆綁”將分別給本地司機、外地司機帶來哪些影響?戶籍限製放開的下一步是什麽?記者由此展開了采訪。
取消戶籍限製成為趨勢
老家在黑龍江的林師傅幾年前到大連闖蕩,進入了出租車行業。他告訴記者,自己剛入行時,由於戶籍不符合要求,隻能給本地司機“開夜班”。直到大連取消了出租車司機的戶籍限製,林師傅也湊夠了錢,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車,“現在,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更有奔頭了,對這座海濱城市的歸屬感也更強了”。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綜合交通發展研究院教授、可持續交通創新中心研究員鄭翔對記者表示,當前,出租車市場的競爭已經比較充分,取消出租車司機戶籍限製是大勢所趨。
鄭翔分析稱,限製司機戶籍有其曆史原因。其一,此舉有助於簡化駕駛員背景審查流程,便於市場管理。其二,本地戶籍司機對城市道路、交通規則更為熟悉,運營效率更高,交通問題和乘客投訴可能會更少。其三,出租車行業具有一定的就業容納能力,地方政府希望優先保障本地勞動力的就業機會,緩解本地就業壓力。
“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放開戶籍限製有必要性,且已具備相應條件。”鄭翔解釋道,如今,城市對出租車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本地符合條件的司機數量有限,放開戶籍限製可以增加市場供給,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此外,互聯網導航、打車軟件和智能終端的普及,讓外地司機完全可以在技術輔助下完成本地客運工作,而GPS定位係統、行車記錄儀等設備的應用,也讓相關部門可以實時監控車輛運營狀態和行駛軌跡,曾經的障礙不複存在。
對本地和外地司機影響不一
戶籍政策有“鬆綁”的趨勢,出租車司機怎麽看?作為本地司機,山西大同的李師傅產生了危機感,“不少外地司機工作很拚,有時吃住都在車裏,到時候可能會影響国产AV蜜桃网站的收入,不過也會倒逼本地司機提升服務水平。”
據了解,2023年,遼寧省大連市人大常委會對當地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取消了對駕駛員戶籍和居住證的限製。大連本地出租車司機張師傅告訴記者,近幾年網約車發展迅猛,疊加政策放開的影響,出租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為了拓展收入來源,他發揮作為本地人的優勢,跟一些酒店開展接送站合作,還為外地乘客提供旅遊導覽的服務。
談及這一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鄭翔認為,對本地司機而言,短期來看,其職業穩定性受到一定挑戰,但市場擴大和運力充足將吸引更多乘客,外地司機的加入也會促使本地司機的服務向高端化、專業化轉型,其長期收益可能增加;對外地司機而言,從此能夠合法從事出租車行業,無需再通過“掛靠”等渠道,收入更有保障,職業認同感將增強,但外地司機還需快速熟悉本地路況、方言和乘客需求。
“打破戶籍壁壘,能夠吸引更多年輕司機,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補上淩晨、深夜等時段的運力缺口。”鄭翔告訴記者,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明確要求破除就業歧視,促進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放開出租車司機戶籍既維護了法律權威,又保障了公民平等就業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玉表示,取消戶籍限製有利於打通巡遊出租車和網約車兩個就業板塊,推動“巡網融合”:“在這方麵,有的地區進一步對出租車和網約車駕駛員資格實行互認,使其可以在兩個板塊之間自由流動,更大程度上激發了市場活力。”
放開之後,管好和服務好是關鍵
“從立法分工上看,出租車管理屬於地方法規設定的基層治理事項,而非全國統一立法事項。”王天玉認為,下一步,各地人大常委會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推動修訂條例,取消出租車司機戶籍限製。
在鄭翔看來,戶籍限製取消後,配套措施要跟上。一方麵,各地需以“駕駛技能+服務能力+安全意識”為核心構建新準入標準,要求外地司機通過路況考試、參與急救知識培訓等,並增設“城市文化與服務規範”專項課程,確保其具備本地運營的能力。同時,設置動態考核體係,對司機進行年度複審,淘汰不合格者。另一方麵,建立數據共享平台,打通交通、公安等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司機背景核查、違章記錄、信用評分的信息互通。
“各地應持續關注並評估政策的落地效果,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監管策略,動態調控運力,製定合理運價,避免惡性競爭,維護市場的公平穩定。”鄭翔說。
“外地司機麵臨著住房、就醫、繳納社保、子女入學等需求,公共服務層麵要做好保障。”王天玉認為,既然戶籍差異被抹平,各地應以此為契機,借著平台化、數字化的東風,在公共交通運輸行業建立統一的勞動保障政策、公共服務體係,讓外來勞動者更有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