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張維夏
刮痧作為傳統中醫養生技術,正走入越來越多現代人的生活。看似簡單的刮痧背後,卻隱藏著不少容易被忽視的健康風險。近日,一名男星“刮痧後洗熱水澡發高燒”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刮痧出現“紫紅色血痕”是在排毒嗎?刮痧後為什麽不能立即洗澡?人人都能刮痧嗎?湖南省人民醫院針灸科一部主任、主任醫師王誌興進行了詳細解答。
刮痧出現“紫紅色血痕”是在排毒嗎
近日,該男星在成都演唱會上分享了自己因身體不適嚐試刮痧的經曆。原來,他在前不久的北京演唱會上因唱得太嗨導致嗓子嚴重不適,便嚐試自學中醫調理方法緩解症狀。通過網上搜索教程,自行進行了艾灸和刮痧,由於用力過猛,在脖子和胸前刮出大片紫紅色血痕。刮痧後,他立即洗了熱水澡,當晚就發高燒。
不少網友疑惑:刮痧不是“排毒”嗎?為什麽刮痧後會引發高燒?如何刮痧才對?
王誌興解釋,很多人對刮痧的第一印象是“刮出痧=排毒成功”,其實這是中醫“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原理在起作用。刮痧是一種具有悠久曆史的中醫外治法,“痧”是經絡氣血中的“瘀穢”,俗稱痧毒。它阻礙氣血的運行、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的交換,引發組織器官的病變,故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局部血液循環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刮痧有助於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對肌肉緊張所產生的疼痛和壓迫症狀可以起到明顯減輕或消除作用,有利於病灶修複;刮痧的過程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循環增快,使體內廢物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從而增加全身抵抗力,減輕病勢、促進康複。
刮痧通過特製的刮痧板在皮膚表麵摩擦,使皮下毛細血管擴張、局部代謝加快,從而將體內的“邪氣”(比如寒濕)通過皮膚排出,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紫紅色的“痧斑”。這種痧斑是正常反應,一般3至7天會自行消退,說明氣血循環在改善。
“很多人覺得刮痧要刮出紅色甚至紫紅色,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這是一個誤區。”王誌興表示,刮痧過於追求出痧而加重力度,可能傷害皮膚。其實,痧刮出多少和效果沒有必然聯係,刮痧講究手法“徐而和”,操作時通過透皮入骨的手法達到臨床效果,錯誤的手法反而可能會損害身體。比如,刮痧用力過猛會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現明顯淤血甚至表皮破損,增加感染風險。
刮痧後不能立即洗澡,也不要頻繁刮痧
刮痧後可以立即洗澡嗎?王誌興認為,刮痧會使皮膚的“腠理”(也就是毛孔)充分張開,此時身體處於“防禦薄弱”狀態。如果立即用熱水衝洗會加重皮膚充血,本來已經擴張的毛細血管會進一步擴張,導致痧斑麵積增大、疼痛加劇。同時,張開的毛孔失去屏障作用,熱水中的“濕氣”或環境中的“寒氣”會順著毛孔進入體內,引發感冒、高燒。刮痧後的皮膚比較脆弱,熱水刺激會導致皮膚幹燥、脫屑,甚至引發感染。
此外,刮痧和熱水澡都會促進血液循環,兩者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引起頭暈、惡心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暈厥。特別是對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來說,這種行為可能觸發各種慢性疾病急性發作,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那麽,刮痧後多長時間才能洗澡呢?“刮痧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洗澡,具體時長取決於刮痧的強度和個人體質。”王誌興表示,輕度刮痧後需要等待1個小時至2個小時才能洗澡,中度刮痧需等待3個小時左右才能洗澡,重度刮痧則建議6小時甚至24小時後再洗澡。更為保守的觀點建議,無論刮痧強度如何都應在刮痧24小時後再洗澡。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控製在40℃左右,更不要用冷水衝澡,以免過度刺激皮膚。洗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除了刮痧後不要立即洗澡外,還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暴力刮痧,力度不是越大越好。很多人覺得“刮不出痧就是沒效果”,於是用力刮痧,這是不妥的。正確的力度以“酸、脹、微痛”為度,刮的時候感覺“舒服”,刮完後皮膚微微發紅發熱、毛孔打開即可。兒童、老人、體質虛弱的人,力度要更輕,避免損傷皮膚。
二是不要頻繁刮痧,每周1次至2次足夠。頻繁刮痧會導致皮膚角質層變薄、免疫力下降。健康人群每周1次即可;慢性病患者(如頸椎病、肩周炎)可根據病情每周2次,但需在中醫師或中醫專科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刮痧並非適合所有人,且有禁忌部位
“刮痧並非適合所有人。”王誌興表示,有白血病、心髒病、肝硬化、腎衰竭和身體浮腫的患者,最好不要刮痧;糖尿病患者皮膚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時間不宜太長;孕婦刮痧需要特別謹慎,且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不能刮;皮膚有傷口、炎症者也不宜刮痧,以免誘發不適或加重病情。
另外,刮痧也有禁忌部位,比如頸部刮痧就要格外謹慎。因為頸部有大量的動脈血管,如果頸動脈斑塊等脫落,就會發生危險。
刮痧前後要注意以下事項:
刮痧前,尤其是首次刮痧,最好請專業醫生看看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合,不要擅自嚐試;
刮痧後,局部皮膚可能會產生疼痛、破皮等情況,若疼痛逐漸緩解則無需處理,若疼痛持續並有加重傾向,需及時到醫院診治;
刮痧後,皮膚毛孔屬於張開狀態,此時更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注意保暖,避風避寒,也不要進食寒涼、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
刮痧後,可能導致一部分津液流失,建議飲用適量溫開水,及時補充水分,同時加快身體代謝;
刮痧後,如果出現頭暈、惡心甚至暈厥等“暈痧”現象,應立即平臥,飲一杯糖鹽水,並休息一會兒;
“刮痧作為一種傳統療法,可緩解肌肉疼痛、促進循環和放鬆身心,但它不能包治百病,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王誌興說。
【編輯:於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