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2e/8424a/038d3.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消失”的村鎮銀行去哪了?全國一年超百家村鎮銀行完成重組,迎來大洗牌
“消失”的村鎮銀行去哪了?全國一年超百家村鎮銀行完成重組,迎來大洗牌






国产AV蜜桃网站,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水蜜桃黄片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免费无码蜜桃

2025-09-14 22:17:26
來源:東曦既駕網

“消失”的村鎮銀行去哪了?全國一年超百家村鎮銀行完成重組,迎來大洗牌

字體:

  全國一年超百家村鎮銀行完成重組,迎來大洗牌

  “消失”的村鎮銀行去哪了

  一場席卷全國的整合浪潮,正將村鎮銀行推入轉型深水區。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00家村鎮銀行完成重組,超過去年全年總量。

  伴隨機構裁撤、網點合並,廣大儲戶最關切的問題浮出水麵:我的錢還安全嗎?利息會不會變?以後去哪兒取款?

  對銀行“解散”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對於將“養老錢”存入其中的儲戶而言,銀行的任何變動,都牽動著敏感的神經。

  整合背後,是行業性困局與係統性風險的化解需求。從填補農村金融空白而生,到如今在激烈競爭中艱難求生,走過近20年曲折曆程的村鎮銀行,終於步入深度洗牌階段。它們正以合並、重組、轉型的方式,融入更加穩健的金融體係之中。

  這輪改革,既關乎金融機構自身的生存選擇,也關係到萬千儲戶的切身利益,更映射出中國地方金融體係從“粗放擴張”向“精耕細作”的轉型抉擇。

  村鎮銀行發展脈絡

  2006年12月

  原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首次提出在農村地區設立“村鎮銀行”

  2007年1月

  原銀監會印發《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

  2007年3月

  中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在四川省儀隴縣金城鎮開業

  2007年10月

  原銀監會發布《關於擴大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

  2011年7月

  原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村鎮銀行組建核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將組建核準權下放至地方銀監局,並鼓勵“批量化、規模化、集約化”設立

  2020年12月

  原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化解風險改革重組有關事項的通知》,首次提出“支持主發起行向村鎮銀行補充資本、協助處置不良貸款,以及推進重組整合”

  2022年4月

  河南、安徽等地村鎮銀行的儲戶遭遇取款難

  2023年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當年,9家村鎮銀行被吸收合並,1家村鎮銀行解散

  2025年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作為重點監管任務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村中小銀行支農支小的定位,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

  潮起:補位農村金融服務 專注農戶和小微

  ●村鎮銀行專注縣域,70%以上的貸款投向當地,對涉農和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比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它們就像開在村口的“小賣部”,專做“最後一公裏”的買賣

  要理解這場變革,首先要知道,村鎮銀行是個啥銀行?

  20年前,國有大行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撤並了3萬多個縣級以下的營業網點,導致農村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為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村鎮銀行應時而生。

  作為正兒八經的持牌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專注縣域,70%以上的貸款投向當地;專注農戶和小微,對涉農和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比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它們就像開在村口的“小賣部”,專做“最後一公裏”的買賣。

  自2007年3月全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成立以來,這類“草根”銀行迅速成長,到2023年末數量達1636家,占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的41%,成為國內機構數量最多、服務客戶最基層的金融力量,堪稱銀行體係的“毛細血管”,並與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並稱為服務“三農”的“四大金剛”。

  根據其“出身”,村鎮銀行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由大型商業銀行控股,如建設銀行發起的建信村鎮銀行、中國銀行發起的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其特點是資金實力強、風控標準高;第二類是地方法人“本土戰隊”,由地方政府、區域銀行發起設立,優勢是地頭熟、人脈廣、決策鏈條短;第三類由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發起,特色是開戶零接觸、成本優勢強。

  麵對大行的激烈競爭,村鎮銀行憑借“三板斧”闖出一片天:錯位競爭,專注大行看不上的“小生意”;深耕社區,當好離儲戶最近的“百事通”;享受政策紅利,獲得多重政策傾斜。然而,由於資本金不足、融資能力弱、撥備水平有限、品牌認知度低等原因,村鎮銀行一直麵臨“成長的煩惱”,風險也在悄然積累。

  困局:生存空間被擠壓 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村鎮銀行規模小,注冊資本低、抗風險能力弱,一筆幾百萬元的不良貸款,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村鎮銀行又點多麵廣,很有可能成為風險傳導路徑上的重要節點

  以濟南市鳳凰北路一家已拆除門頭的原村鎮銀行網點為“窗口”,不難理解其退出背後的“殘酷現實”。

  馬路對麵,可見濟南農商銀行的招牌;在其旁邊,是浦發銀行的藍色標識;向南不出幾十米,是招商銀行網點;向北,還有光大銀行與齊魯銀行。200米半徑內,就有5家銀行網點展開競爭。

  當前,銀行競爭已進入寸土必爭的時代。巨頭不斷下沉、利差持續收窄、優質客戶被層層篩選,金融“小賣部”式的村鎮銀行,生存空間正被快速擠壓。

  從填補空白到被迫出局,村鎮銀行興衰同源。

  一方麵,村鎮人口在不斷減少;另一方麵,城區競爭白熱化,隨著業務增長見頂,國有大行與城農商行紛紛下沉。利率、客戶、風控等多重壓力之下,村鎮銀行漸顯“四麵楚歌”。

  更嚴峻的是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一家村鎮銀行的負責人坦言,十幾年前貸款利率動輒百分之十幾,“企業求著銀行放貸款”;如今利率已壓降至不足百分之五,“銀行求著企業用貸款”成為常態,盈利越來越難。

  在信貸鏈條上,村鎮銀行始終處於底端。優質客戶被大行篩盡,它們隻能不斷降低貸款門檻,導致不良率持續攀升。張鬆(化名)是一個網點負責人,其所在的銀行,就吸收合並了村鎮銀行。張鬆告訴記者,在吸收合並過程中,他們核查發現,某些村鎮銀行的不良資產甚至占到總資產的30%。

  當張鬆站在那用作抵押、實已破敗不堪的蔬菜大棚前,翻看手中幾乎成為壞賬的貸款檔案時,村鎮銀行惡化的資產質量、脆弱的風控體係,便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在眼前。

  村鎮銀行的貸款門檻,低到什麽程度?

  “有的注冊地與經營地不一致,有的注冊地根本就不是經營場所;有的隻有營業執照,還有的以大棚、雞舍、豬舍等作為準抵押物,價值較低又缺乏完善的擔保體係,容易發生貸款逾期。”張鬆說,如果不及早介入,不良風險隻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村鎮銀行規模小,注冊資本低、抗風險能力弱,一筆幾百萬元的不良貸款,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村鎮銀行又點多麵廣,主發起行多為城商行、農商行,很有可能成為風險傳導路徑上的重要節點。

  改革,已不是選擇,而是生存的必然。

  整合:除了資產整合,另一重挑戰是“人”的整合

  ●盡管有政策推動,村鎮銀行的吸收合並卻遠非易事。化解存量風險、承接整合業務、妥善安置員工、及時引導客戶,一家村鎮銀行的吸收合並才算告一段落

  監管思路的轉變,發生在2022年。當年4月,河南、安徽等地村鎮銀行的儲戶遭遇取款難事件。此後,村鎮銀行從擴張走向收縮,監管思路也從增量改革轉向化解存量風險。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當年,9家村鎮銀行被吸收合並,1家村鎮銀行解散。這些村鎮銀行,多數被主發起行、當地農商行或異地中小銀行吸收合並,成為它們的支行或者分行。2024年,這種吸收合並的改革方式被廣泛推廣。

  盡管有政策推動,實操卻遠非易事。

  在張鬆所在的銀行關於吸收合並村鎮銀行的股東表決會上,有一張反對票顯得格外突兀——它來自一家持股的國企股東。

  這張孤零零的反對票,雖未能改變最終結果,背後卻是現實的商業邏輯——承接村鎮銀行的不良資產,雖有助於化解地方金融風險,但將不良貸款納入其資產負債表,會在短期內拉低ROE(淨資產收益率)、攤薄利潤,甚至需要額外注資。

  近期披露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8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農商行盈利增速同比下降7.9%,不良率達2.77%,遠高於國有大行和股份製商業銀行。

  有分析師指出,農商行盈利增速下滑,與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持續推進、部分機構信用成本提升密切相關。

  不良清收是一場“持久戰”。每個周四,都是張鬆所在網點的“不良清收日”。借款人“躲貓貓”或直接失聯是家常便飯,銀行不得不“上門堵人”。

  法律程序漫長且成本高昂。一筆十幾萬元的貸款,請律師、走流程、執行判決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甚至可能超過追回金額。

  批量轉讓、壞賬核銷是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兩種常用方式。與轉讓相比,核銷需要用利潤支持,會對銀行當期的利潤影響較大。

  除了資產整合,另一重挑戰是“人”的整合。

  這幾天,在張鬆所在的銀行,一場針對100多名原村鎮銀行員工的專項培訓正在進行。

  “說實話,不能讓他們直接上一線。”張鬆說,這些員工普遍風險意識不足,絕大多數人可能需要從客戶經理助理或櫃員等基礎崗位重新做起,“從頭適應現在這套更嚴格、更審慎的風控體係和信貸文化。”

  盡管如此,多數村鎮銀行員工對合並後的安排表示滿意。“收入增加了,平台更大了,工作環境更好了,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一名原村鎮銀行員工對記者表示。

  想要合並更平穩,銀行方麵既要保證金融服務不斷檔,又要防止因信息不對稱產生誤會。

  “国产AV蜜桃网站備足了‘頭寸’。”張鬆說,網點會測算可能的兌付需求,向人民銀行申請調撥大量現金頭寸,保障網點金庫“錢夠用”。

  化解存量風險、承接整合業務、妥善安置員工、及時引導客戶,一家村鎮銀行的吸收合並才算告一段落。下一步要考慮的是,如何賺錢?

  算盤:有人為了牌照,有人找到發展機遇

  ●一些銀行將吸收村鎮銀行,作為自身戰略調整的現實路徑;另外一些則從中找到發展機遇,甚至實現盈利,走出了清晰的二次成長曲線

  合並村鎮銀行,不同銀行打的是不同的“算盤”。

  對部分城商行而言,合並是為了“牌照”——比如進入省會城市或更發達城市的資格。一家剛合並省會村鎮銀行的城商行網點負責人直言:“省會的銀行競爭已經白熱化,国产AV蜜桃网站很難賺到錢,但要的是這麵旗幟,這張牌照。”

  異地牌照來之不易。城商行一般背負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使命,在跨區域經營上受限很多。監管長期以來對城商行異地經營、設立跨省分行持審慎態度,不同程度有所限製。

  與其他銀行主要靠政策引導推動的模式不同,這是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吸收合並模式——出於實現異地經營、增強品牌力、提高拓客效率、提升規模效應等方麵考量,銀行將吸收村鎮銀行,作為自身戰略調整的現實路徑。有的真正從中找到發展機遇,甚至實現盈利。

  常熟銀行便是一個典型案例。8月7日,常熟銀行發布的A股上市銀行2025年半年報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13.5%,其中村鎮銀行貢獻了近四分之一業績。

  常熟銀行所在的江蘇省,共有9家A股上市銀行,是A股上市銀行最多的省份,行業競爭激烈。常熟銀行抓住村鎮銀行改革化險機遇,近半年吸收合並7家村鎮銀行,累計在湖北、江蘇、河南、雲南、廣東等省份設立了30多家分支機構。

  可貴的是,如此擴張下,常熟銀行不良率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常熟地區及江蘇省外地區(村鎮銀行)貸款不良率分別為0.5%、1.07%,較去年同期下降。

  其成功得益於兩方麵:首先是金融技術賦能。半年報顯示,該行自主研發並完成了丹徒、宿城、寶應、江寧“村改支”及宜昌村銀“四合一”等數據遷移項目的投產工作,為並購整合提供了標準化、體係化的技術支撐。

  其次是風險化解創新。該行建立不良清收專班,啟用“融訴驛站”,實現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在線開庭調解;聯合地方法院創新“訴前”模式,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上半年,該行累計現金清收不良資產5.39億元,較去年同期多2.56億元。

  長江證券分析師馬祥雲認為,在監管嚴格限製中小銀行異地設點的背景下,常熟銀行借助村鎮銀行改革實現異地擴張,“走出清晰的二次成長曲線”,這或許為正在進行的村鎮銀行合並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未來:這場以減量提質為主線的改革,剛剛啟幕

  ●從曾經的野蠻生長,到現在的“握指成拳”,村鎮銀行的重組與整合,是整個銀行業告別“網點密度”競爭、轉向高質量服務的拐點

  村鎮銀行的重組與整合,是一次整體的進化,也是整個銀行業告別“網點密度”競爭、轉向高質量服務的拐點。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範圍內累計有2677家商業銀行網點關門停業,比2024年全年的2533家還多144家。

  如今,銀行服務形態正經曆深刻重構:數量擴張讓位於質量提升,低水平同質化競爭逐步轉向由若幹主力銀行主導的有序差異化競爭,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

  村鎮銀行這場改革,可以說是一場主動“排雷”,將資產質量低下、公司治理混亂的村鎮銀行所積聚的風險,轉移給更有能力消化和處置的銀行,避免局部風險發酵成係統性風險。

  另一方麵,這也是對金融服務形態的深度重構。物理網點的削減不代表服務退坡,而是通過數字化賦能做“加法”,來彌補線下渠道的“減法”,最終實現金融服務質效的係統性提升。

  截至8月18日,全國在冊的村鎮銀行法人機構還有1431家。這場以減量提質為主線的改革,才剛剛啟幕。

  村鎮銀行的重組與整合,不僅是金融機構的自我革新,更是整個地方金融生態從“數量平原”邁向“質量高原”的關鍵轉折。資金更安全、服務更便捷、風控更紮實——這場轉型,正悄然塑造中國金融底層格局的新麵貌。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王新蕾)

【糾錯】
【責任編輯:等我一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