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與張先生通過“搖一搖”加為好友,兩人在車內發生性關係後,張先生身體不適停止呼吸,張女士害怕雙方關係暴露未撥打120,還拿走張先生手機離開現場。9天後,警方在車內找到張先生的屍體。經鑒定,張先生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急性發作而死亡。事發後,張先生家屬起訴張女士索賠48萬餘元。近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該案二審判決。法院判決張女士賠償張先生家屬共計13.8萬餘元。
一審法院認定:2023年2月,張女士與張先生通過微信搖一搖相識。2023年2月25日,張女士與張先生見麵後,在某酒店第一次發生性關係;2023年3月3日晚,張女士與張先生在微信相約見麵,張先生駕駛轎車在某公園接上張女士後,行駛至某街道鉑力特東門向南100米附近,兩人在車內後排座位發生性關係,之後張某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張女士在現場采取了簡單施救措施但未奏效,施救持續40分鍾,張女士發現張先生停止呼吸後,害怕雙方關係暴露,遂將張先生手機拿走離開現場。整個過程中,張女士並未撥打120急救電話。
2023年3月12日,公安機關在車內找到張先生的屍體。2024年4月6日,陝西佰美法醫司法鑒定所出具的《司法鑒定意見書》顯示:“張先生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急性發作而死亡”。事發後,張先生家屬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判令張女士賠償48萬餘元。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中,張女士與張先生僅為微信搖一搖中添加的好友,張女士在有配偶的情況下與張先生保持不正常男女關係,違反公序良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應當受到譴責。張先生在與張女士第二次見麵發生性關係後突發疾病,雖然法律並未明確規定“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的範圍,但是張女士與張先生發生性關係的地點較為偏僻並在密閉的車內空間,張先生突發疾病時身邊僅有張女士一人,這一情況很大程度上排斥了該空間外其他人及時介入救助的可能性。
在張先生倒下後,張女士已經意識到張先生的身體狀況異常並采取了一些簡單的施救措施,其對於張先生處於危險境地具備較高的可預見性,因此張女士對張先生承擔一定的救助義務具備合理性。在負有積極的合理救助義務的情況下,張女士拿走張先生的手機獨自離開車內,屬於消極逃避的不作為行為,盡管張先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係其自身疾病,但是張女士棄張先生於不顧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張先生喪失了送醫救治的機會,其對張先生的死亡結果負有一定責任。張先生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患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情況下仍在密閉的狹小空間與張女士發生性關係,其自身存在重大過錯,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程度,一審法院酌定張女士承擔15%的賠償責任,張先生自行承擔85%的過錯責任。
一審法院判決:張女士賠償張先生家屬共計137043元;駁回張先生家屬其餘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後,張先生家屬、張女士均不服上訴。二審法院審理查明,一審認定事實屬實。張先生家屬主張的喪葬費係按責任劃分後的金額,一審將該費用認定為喪葬費不當,故一審判決應予變更。因此,二審法院判決,維持一審判決第二項及訴訟費承擔部分;變更一審判決第一項為:張女士賠償張先生家屬共計138118.8元。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編輯 鄧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