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曆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
1931年9月10日
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會見遼寧省府主席臧式毅,麵交日本政府對中村事件照會,要求東北當局:一、正式道歉;二、嚴懲責任者;三、對生命、財產損害予以賠償;四、保證將來不發生類似事件。臧表示待第二次調查隊返沈後方能答複。
日軍參謀本部派駐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回東京,向參謀總長金穀報告中村事件,稱人證物證俱在,華方對日本實力低估,故對中村事件敷衍,要解決此問題,須將滿蒙問題根本解決。
國民黨中常會決議:一、圈定黃宇人、馬欽冰、張靜江等七人為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二、國慶典禮照常舉行,其他一切娛樂、宴會一律停止。
國民黨中央委員李石曾、張繼、吳鐵城電廣州“國民政府”,謂我國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國勢危難。勸粵方捐棄成見,息兵言和。
山西省五台縣西會村發現刺客二人,圖刺閻錫山未遂,被捕送太原。
1932年9月10日
第5縱隊上官雲相第47師攻占鄂東紅軍根據地英山之雞鳴河。13日占英山。
駐日公使蔣作賓以日承認偽滿在即,特訪日陸軍大臣荒木。荒木詭稱“中國應將滿洲、上海之事變,以區區之問題而忘卻,並反省從來態度,而為東洋和平盡力,於兩國親善外別無他途”。
何應欽以第27師師長高樹勳上月20日在宜黃“臨陣畏縮,放棄防地”,呈準蔣介石將其撤職查辦。
林森由京到滬,勸汪精衛返京。11日,蔣介石又派張群自漢兼程赴滬,促汪入京主持政務。12日,張群由漢到京,遍訪中央各委員,次日抵滬,代蔣慰問汪疾,並促汪入京主持中樞。
汪精衛致電中政會,以蔣(介石)在漢,胡(漢民)在港,在本人離京就醫期間,請援向例,另推委員暫代中政會主席職。
上旬
日軍懸賞10萬元購緝遼寧義勇軍首領朱霽青。
粵軍黃任寰部在福建上杭破壞中共青年學校,逮捕學生七八百名,全部解往廣州交“懲教場”收容。
1933年9月10日
反日山林隊東三好部300餘人將中東路八道河子西麵之鐵軌拆毀,日滿由綏芬開出之列車行經此處顛覆,並遭東三好部襲擊。27日,由寬城子北行貨車在蔡家溝、雙城堡間因路軌被拆毀而顛覆。
駐平中央憲兵第3團大肆逮捕共產黨員,是日將上月中下旬逮捕之中共北平市委組織部長劉有誌(劉寧一)、宣傳部長劉德明(趙麗卿)等38人押解南京。
紅二軍團第7師盧冬生部由五峰進入湘境桑植。是日賀龍率部4000餘人乘陳渠珍新34師周旅“追剿”盧部之際,進占永順。15日,賀率部回師鄂西鹹豐、來鳳,盧回鶴峰。
蔣介石電示南昌行營辦公廳主任熊式輝轉北路軍總指揮蔣鼎文及第一縱隊指揮官衛立煌,聲稱“此次剿匪,實關黨國與本軍之存亡”,要求對《剿匪手本》與《剿匪訓練要旨》作為時時對將領“課問之本,以試其對剿匪之決心如何”。
日本為監視中國與國聯技術合作,派前駐國聯代表杉村陽太郎於是日啟程來華活動。
1934年9月10日
日本陸軍省召開首腦會議,關東軍參謀長西尾壽造在會上主張增兵東北,並提出請商定對蘇之對策。
馬蘭峪辦事處主任殷體新與日人山村、山原等會同調查“宮越事件”,查明確係被誤殺。但日方仍不甘休,12日又由駐津日領唐山分領館書記生山本順三郎率日巡捕多人,前往玉田會同河北省保安隊十餘名於範家塢、林頭村再次調查。
國聯第十五屆大會在日內瓦召開,中國代表郭泰祺等三人出席。國聯行政院主席、捷克外長貝奈斯致開會詞稱:中日間局勢、“滿洲國”問題、日蘇之緊張,三者均屬非常嚴重之事實,國聯會議實不容坐視。
粵漢路北、中、南三段局長殷德洋、淩鴻勳、李仙根及鐵道部代表夏光宇等在武昌舉行第一屆聯席會議,決定設立粵漢路總局等案,夏等並向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群重提建築武漢長江鐵橋事,要求協助。13日閉幕。
英、美、法、德、蘇等國駐沈陽領事館分別發出通告,以日偽無力維持地方治安,勸告歐美僑民切勿前往郊外閑遊,以免綁架。
上旬
偽滿成立奉天“和親會”,以偽奉天第一軍管區司令於芷山為會長,日人滿良等為幹事,進行所謂“日滿軍官親善”。
月初,陳濟棠擔心蔣介石一旦攻占蘇區,將同他爭奪贛南,從而危及自身在廣東的統治,曾秘密派人向紅軍遞交一份停戰聲明。隨後進行了曆時一個月的談判,至紅軍長征突圍前夕始止。
1935年9月10日
晉軍三團渡河入陝,由總指揮孫楚指揮進攻陝北紅軍。
皖省府主席劉鎮華抵蕪湖,與第46旅旅長鮑剛會商圍攻皖南紅軍。皖省當局並令各縣實行聯防,協力“搜剿”。
中共中央發布《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誌書》。毛澤東率紅三軍離開阿西向俄界進發,到達拉界。
商震訪天津日駐屯軍司令多田及參謀長酒井,商戰區治安及長城線“清剿”土匪事宜。
冀省府公布《保甲製度計劃大綱》,決定編組保甲。各縣編組保甲完竣後,應抽調24歲以上45歲以下壯丁編為常在民警及預備民警,分期訓練,以代公安局及保衛團組織,實行警衛合一製度。
應聘來華擔任國民政府首席財經顧問之英人李滋·羅斯抵東京,偕英駐日大使克萊武訪日外務大臣廣田及外次重光,商討有關中國幣製與經濟問題,並聲明此次赴華僅在調查,英政府並未授予對華經濟援助任何談判之權,對複興中國經濟事宜,甚願與日政府密切聯係。廣田答謂此次調查如能製成具體方案,商諸日本,當竭力合作。
行政院通過交通部發行民國二十四年電政公債1000萬元,用作整理及擴充電報、電話及無線電,年息六厘,分七年半償還。
蔣介石為整理川省幣製,布告將地鈔全數收回銷毀,並規定自9月15日起,川省一切公私交易均以中央鈔為本位,地鈔10元掉換中央鈔八元,限11月20日前掉換完畢,逾期作廢。
黃郛向行政院再次呈辭內政部長職。
行政院通過孔、孟等奉祀官待遇案。孔子奉祀官支特任俸,其他奉祀官支簡任俸。應承襲奉祀官之人一經達到學齡,即由魯省府督促其入學,至大學畢業為止,奉祀官子女在公立各級學校就學者,享免費待遇。
日本國際文化振興會派山井格太郎到津調查華北文化事業。25日,早稻田大學校長田中穗積等組織的“鮮、滿、支考察團”到津考察平、津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