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9月7日電 題:福州永德會館:非遺棲居古厝,共奏僑商赤子弦音
作者 葉秋雲
秋日裏,在素有“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之美譽的福州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遊覽,穿過街區牌坊,沿三捷河前行,百年僑厝永德會館靜靜矗立在永德橋邊,與張真君祖殿隔河相望,靜靜訴說著閩商輝煌與僑商愛國的赤子情懷。
在福州上下杭曆史文化街區,百年僑厝永德會館靜靜矗立在永德橋邊,與張真君祖殿隔河相望,靜靜訴說著閩商輝煌與僑商愛國的赤子情懷。圖為遊客在永德會館外打卡。記者 呂明 攝
永德會館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彼時,福州商業繁榮,各地商幫紛紛於此設立聯絡機構,永春、德化兩縣商人便建起了這座會館,作為在福州的重要據點。此後,永德會館曆經兩次重要修繕,光緒年間為適配商業發展需求重修,1931年再次重建,形成如今的風貌。
踏入永德會館,古色古香的建築瞬間吸引目光。羅馬式石柱支撐,門廊雨棚向外延伸,屋內設旋轉樓梯,拱形門窗配磨砂玻璃采光,廳前廊道有雕花木柵欄,清水磚外牆搭配閩南建築特有的飛簷翹角,盡顯古樸韻味。永德會館占地麵積1224平方米,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元素相融合的典範。
在永德會館裏,德化白瓷,如冰似玉;永春香,香氣嫋嫋;紙織畫,巧奪天工……非遺展品及文創作品“住進”古厝,吸引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記者 呂明 攝
福州市永春商會副秘書長陳梅美表示,永德會館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古厝的每一處細節,既彰顯建造者的高超技藝,也體現其獨特審美。
“永德”二字,取自永春、德化兩縣。這兩地地域毗鄰、同屬閩南方言區,曆史上商貿繁榮,所產陶瓷、茶葉等皆是福建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共同的經濟利益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兩縣商賈緊密聯結在一起。
永德會館裏,一塊“桃源翁李立齋先生傳讚”石碑頗為引人關注。它詳細記載著永春籍僑商李立齋及其子李俊承赴南洋創業的傳奇故事。他們漂洋過海,在異國他鄉披荊斬棘、創建家業後,不僅心係家鄉、熱心公益,還慷慨解囊,捐巨資參與重修會館。在陳梅美看來,石碑所載故事是永德會館曆史的生動注腳,亦是閩籍僑商愛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如今的永德會館已轉型為永春、德化兩縣的文化展示館。館內,德化白瓷,如冰似玉;永春香,香氣嫋嫋;紙織畫,巧奪天工……非遺展品及文創作品“住進”古厝,吸引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圖為遊客正在永德會館參觀非遺展品及文創作品。記者 呂明 攝
來自廈門大學的台灣學生歐陽沁對永德會館興趣濃厚。站在德化白瓷展櫃前,她表示,古厝保護,能讓後人觸摸城市的曆史脈絡,延續文化的根脈。但單純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唯有讓古厝與人產生文化和情感的共鳴,才能讓人真正讀懂古厝背後的故事,非遺展品及文創作品是很好的媒介。
為宣傳推介永春、德化,永德會館還經常舉辦各類豐富的文旅宣傳活動。“00後”武術演員呂聯鑫身著傳統服飾,在此演繹永春白鶴拳經典招式“鶴舞永春”。呂聯鑫說,在福州的僑厝裏展示永春白鶴拳,就像是在曆史與現實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希望能讓更多遊客了解此拳法,讓它得以永續傳承。
“永德會館曆經百年風雨,始終是国产AV蜜桃网站永春、德化籍僑商在福州的根與魂。”如今位於福州的永德會館,雕梁畫棟依舊,祖籍為福建永春的華人、馬來西亞新山永德會館會長陳洺臣感慨道,當年,先輩漂洋過海謀生,賺了第一筆錢就想著回家鄉、建會館,“為的就是讓在外打拚的同鄉有個落腳處,更是把‘誠信經營、抱團互助’的本分傳下去”。
“這份敢闖敢拚又不忘桑梓的精神,国产AV蜜桃网站這代僑商得接住。”陳洺臣表示,現在,永德會館重煥生機。它不僅守住曆史記憶,而且成為連接海內外鄉親的新紐帶,讓僑商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光”。(完)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