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雖然已經離世,但她的名字始終未曾淡出公眾視野。
生前的她勤勉敬業,全力以赴拍攝影視作品、出席各類活動,即便在懷孕期間也未曾停下腳步,隻為多賺些錢,為孩子鋪就更安穩的未來。
然而,人雖已逝,關於她的種種傳聞卻未曾止息,尤其是隨著婆婆張蘭的公開言論,這些流言愈發誇張。
就在最近,具俊曄與S媽正式將張蘭告上法庭。
9月6日,大S的代理律師鄧高靜發布一則聲明,再次將這起久拖未決的糾紛推向公眾視線。
這份聲明言簡意賅卻分量十足——在大S去世後,受其丈夫具俊曄與母親黃春梅的委托,繼續代理針對張蘭及某平台的名譽權訴訟。
這意味著,盡管當事人已不在人世,但她的家人仍在堅持為她爭取應有的尊重與正名。
而被列為被告之一的,正是她的前婆婆張蘭。
若對近年來的輿論風波有所了解,便會意識到這場訴訟並非突然爆發,而是遲來的回應。
當初,大S與汪小菲的婚姻曾被外界視為“門當戶對”的典範,兩人頻繁在公眾場合互動,兩岸奔波的愛情故事令人稱羨。
婚後的大S更是毫無保留地承擔起母親的責任——盡管身體本就虛弱,她仍堅持為丈夫生下兩個孩子。
尤其是在懷孕期間,她幾乎是拚盡全力。
她經曆了極其艱難的妊娠過程,身心俱疲,甚至遭遇過流產。
對於一位深愛孩子的母親來說,這樣的身心創傷是難以估量的。
但這些本應被尊重的過往,卻在後來被當作笑料搬上了直播間。
張蘭不僅在鏡頭前模仿大S流產時的反應,還曾暗示孩子的親生父親另有其人。
這種輕蔑與汙蔑,不僅是對她傷痛的踐踏,更是對她人格的嚴重侵犯。
這也成為大S及其家人決定起訴張蘭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糟糕的是,在大S與初戀具俊曄舊情複燃、重新組建家庭後,風波仍未平息。
張蘭在直播中多次用“鹵蛋”“綠茶”等詞匯影射兩人關係,言語中充滿嘲諷,引導輿論發酵,使這段原本低調的感情成為公眾攻擊的焦點。
許多網友在未加核實的情況下盲目跟風,網絡暴力如影隨形,令本就身心脆弱的大S承受巨大壓力。
最終,大S選擇訴諸法律。
法院也迅速作出回應,明確要求張蘭不得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任何與大S有關的內容。
然而,禁令發布後,張蘭並未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她在多個平台頻繁提及大S,甚至在後者去世消息傳出後,點讚“汪小菲包機接遺體”的虛假信息,並在鏡頭前“雨中下跪”博取同情。
這一係列操作被網友犀利指出是“消費死者熱度”,引發更大規模的輿論反彈。
最終,平台出手,對相關賬號進行封禁處理。
平台副總李亮公開回應稱,該賬號多次發布虛假信息,嚴重違反平台規範,因此采取了處罰措施。
這也促使具俊曄與S媽正式向法院提出“強製執行”申請——要求張蘭全麵停止發布任何與大S相關的言論。
在大S方麵代理律師鄧高靜發布聲明後,張蘭一方迅速展開反擊。
她的律師團隊接連發布十幾條內容,不僅質疑鄧高靜所稱的“合法代理”身份,還從多個角度列出所謂的“七大疑點”。
甚至暗指鄧高靜的律師資格本身存在問題。這一波“反質疑”來勢洶洶,試圖通過輿論攻勢削弱對方的可信度。
不過,鄧高靜的回應同樣堅定有力。
她明確表示,自己確實曾在大S生前接受其委托,代理過兩起與名譽權相關的案件——一起是針對張蘭本人,另一起則涉及抖音平台。
這些案件均已立案,法律文件齊全,可在公開記錄中查證。
此外,鄧律師還補充道,自己於2025年4月正式接受具俊曄與黃春梅的聯合委托。
繼續處理與大S名譽相關的後續維權事務,所有手續均已通過司法認證。
這表明,她目前的代理身份不僅合法,而且受到法律保障。
換句話說,張蘭一方所提出的“無權代理”指控,幾乎毫無依據。
具俊曄與S媽顯然早已達成一致,決心為大S討回公道。
然而,在輿論持續升溫的同時,汪小菲的現任女友馬筱梅卻悄然切換了“劇本”。
趁著風波正盛,她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條“補過七夕”的動態。
畫麵中,她與汪小菲正在享用一頓精致的燭光晚餐,菜品精致,氛圍溫馨。
從環境布置與用餐細節來看,這頓晚餐顯然是精心準備。
文案也處理得恰到好處,不張揚、不高調,卻精準傳遞出“感情穩定、生活幸福”的信號。
評論區迅速被“真甜”“好溫馨”等話語刷屏,網友一邊圍觀風波,一邊又被這種“甜蜜節奏”所吸引。
從營銷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次成功的公關操作——既轉移了公眾對張蘭官司的關注,又為汪小菲重塑了“居家好男人”的形象。
與此同時,汪家多年的保姆小楊阿姨也悄悄更新了一組在台灣照顧孫子的照片。
照片中,她站在海邊吹風,神情輕鬆,孩子們在不遠處嬉戲,背景寧靜祥和。
有網友感慨:“看得出來,生活過得真愜意。”也有人感歎:“以前說她管孩子嚴,現在孩子大了,她自己也輕鬆了。”
這組照片意外地增強了大眾對汪小菲“家庭生活井然有序”的好感,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他當前的形象增添了溫情色彩。
從母親、女友到保姆,汪小菲身邊的幾位女性幾乎在同一時間“登場”,通過不同方式,幫他塑造出一個“生活穩定、情感圓滿”的新形象。
有人堅定支持大S家人,認為這是一次正當的名譽維權行動,無論她是否在世,她的清白都不應被玷汙;
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事情已過去許久,再次翻舊賬是否隻是“情緒營銷”與“博眼球”?
有人主張為大S討回公道,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