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 北京多家圖書館給占座“貼條”,實施效果如何?
城市中的各類圖書館是服務於大眾的公共文化空間,人人都有平等享受圖書館的權利。但圖書館裏屢見不鮮的占座現象,讓本就稀缺的圖書館座位得不到高效流轉,頻頻被讀者吐槽。近日,多地圖書館采取張貼標注時間的溫馨提示單、放置倒計時沙漏等方式,出手治理占座亂象,北京也有多家圖書館試行新管理辦法,實施效果如何?讀者還有哪些期待和建議?
亂象
圖書館內“一座難求” 占座物品五花八門
上午10時許,大興區圖書館3樓的成人閱覽室裏,幾十個閱覽座位幾乎已經被占滿。有人帶著電腦在辦公,有學生拿著作業奮筆疾書,有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閱讀……安靜的室內,學習氛圍相當濃厚。但就在這一個挨一個的座位上,卻出現了一些“有物無人”的情況,有些座位被攤開的書籍資料、書包布袋等物品占據,甚至,有的座位上就放了一支筆、幾張白紙,卻也在宣告著“這裏有人!”中間的一張長條桌上,有6個相鄰位置被占據,卻在長達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座位上空無一人。
不文明的占座行為,讓本就不充裕的座位,更顯緊俏。閱覽室內仍不斷有讀者進入,一位男士背著書包在屋內轉了一圈,仔細打量每一排的空餘地方,但看到幾個座位上都放置了占座物品,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沒好意思坐下,隻能悻悻離開。
有人找不到合適的座位,看到專為老年人設的閱讀席位上空著,就索性坐了上去。中午時分,8個老年專座上,坐著的幾乎都是年輕人。而一位找不到座位的中學生,隻得把一旁的矮書櫃當作了桌子,站著寫起了作業,想要看書的讀者,有的也隻能坐到書櫃旁的台階上。
在同層的一間自習室裏,也是“座無虛席”。這裏的座位像是老式的學校課桌,兩座一桌,座位間十分緊湊。有人為了讓自己的學習環境更寬鬆,一人占著兩個桌位。記者詢問是否有人,這位占座者卻理直氣壯地說:“是替朋友占的。”這間自習室實行的是自助管理,無人看守,雖然旁邊有“勿占座”的提醒,但占座者卻視而不見。
首都圖書館是許多市民閱讀學習的心儀之地,占座現象也十分突出。記者在首圖華威橋館址B座的多層閱覽室探訪時發現,這裏占座的物品更是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書本資料,電腦、平板等貴重電子產品也被肆意地擺放在桌上,閱覽室內雖不允許飲食,但各種咖啡、奶茶、水果、零食,也成了占座“利器”……
“暑假、周末館裏尤其火爆。想有座學習,得開館前大半個小時就在館外排隊,來晚了,找座位就得靠運氣了。”讓經常來首圖自習的肖先生覺得可氣的是,有人早早來占了座之後,就不見了蹤影,有的直到下午再出現,“座位就這樣被浪費了一天,太不道德了!”
甚至,在各大圖書館,還有“代占座”的情況。在社交媒體上,經常有人發帖“求幫忙代占座”,還表示“可請喝咖啡奶茶”或“每次20元,尋求長期合作”。
探索
多館試行精細化管理 長時間占座會被張貼提示條
各大圖書館內的占座亂象由來已久。記者探訪發現,“不占座”的要求,寫在幾乎每個圖書館的管理製度或文明公約裏,桌子上、館內顯眼處,也張貼著各種“請勿占座”的提示。但從效果來看,僅靠提示,作用非常有限。不過,近段時間,多家圖書館已經開始采取更精細化的管理措施。
從今年8月29日開始,首都圖書館一館三址(首都圖書館華威橋館址、北京城市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所有閱覽區域實行《首都圖書館閱覽座席使用規則(試行)》。
記者探訪時,是新舉措試行的第一個周六,在首都圖書館華威橋館址B座各層閱覽室的每張桌子上,都新張貼上了“使用規則”,上邊明確寫道:本館閱覽座席遵循“一人一座,先到先得”原則,嚴禁以任何形式占座、代占座;離座60分鍾內,即視為自動棄座;工作人員將開展巡查,對有物無人的閱覽座席粘貼“座位使用溫馨提示”,超時未歸,該座位將釋放給其他讀者使用。
在B座3層的閱覽室內,下午2時20分,記者看到,有工作人員開始挨個座位巡查,在“有物無人”的座位上,會放置一張提示條,上邊寫著“您於2025年8月30日14時25分離開座位(座位號____),若您未在60分鍾內(即15時25分)返回,其他讀者有權使用該座位”,且提示道:“回座位後請立即棄置本提示條”。
記者粗略計算,大概有將近50個有物無人的座位被放置了這樣的提示條,工作人員巡查時,對於“一人占兩位”的情況,也會進行詢問提醒。
“国产AV蜜桃网站大概每40分鍾會巡查一圈,如果遇到有物無人的座位,會放置這種提示條。”館內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在一些人員流動的高峰時段,例如剛開館後一段時間,大家可能會頻繁地離座找書、接水,中午、晚上的用餐高峰,讀者可能會外出就餐,都不會放置提示條。
昌平區圖書館也在今年8月3日在其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關於禁止占座的溫馨提示”,其中寫道:離座超過30分鍾即視為自動放棄該座位,其他讀者可自由使用;工作人員巡館時,若發現座位“有物無人”達30分鍾,將統一清理物品並放置於服務台或指定位置。
但記者在8月30日探訪館內5層的自習室時,從上午11時到館到下午4時離開,其間並未發現有工作人員巡查,而館內的占座現象仍舊存在。下午3時,自習室內有近10個座位上“有物無人”,其中有的占座者從午餐時段外出後,一直到下午3時都未歸。有人找不到空閑座位時,隻得靠牆等待。一位女士甚至直接坐在室內的台階上,把電腦放在腿上,邊辦公邊等。一位保潔阿姨看她不方便,還特意為她拿了一個板凳當桌子暫用。
不過有讀者反映,是有工作人員巡查的。“我遇見過兩次,都是大概上午10點左右,保安小哥來巡查,貼倒計時提示,到了30分鍾,就會把東西收走。但是,一般在午餐時段不會來倒計時。”這位讀者說。
反響
人性化舉措獲讀者支持 呼籲文明共享公共資源
圖書館出手治理占座亂象,從離座時間入手,劃定了明確清晰的時限管理細則,一些“苦占座久矣”的讀者對此表示強烈支持,認為這樣的措施,既兼顧了大家暫時離座的正常需求,也有利於震懾無端長時間占座的現象。
“貼上這麽一張提示條,可以為我使用那些占座的座位‘撐腰’了!”經常在首圖被占座困擾的史女士說,之前看到被占的座位,會很糾結,“不知道人是什麽時候離開的,會什麽時候回來。之前有一次我在一個放了別人東西的座位上坐了兩個多小時,正學得起勁兒呢,結果來了一個男士,說這是他的座位,強硬地要求我走開,雖然非常討厭這種長時間占座的行為,但我也說不出什麽。”而現在有了這種提示條,史女士可以明確看到這個座位上的人大概離開了多久,如果離開了1個小時以上,她可以理直氣壯地坐上去。
不過,記者探訪時也發現,實行的新舉措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占座情況,但想要完全杜絕,也比較困難。記者看到,在首圖部分長久被占的座位上,已經放置了多張提示條,但很長時間都沒有人來拿走桌上的物品,也沒有其他人再坐下去。
首圖的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實行的措施還處於試運行階段,並沒有實行強製措施,不會收走放置在桌上的物品 “現在更多是想起一個提示作用,讓讀者更明確地了解座位使用規則,不要長時間占座。”這位工作人員說。
昌平區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則坦言:“管理措施具體實行起來,並不容易,若是強行幹預,容易產生糾紛矛盾。以後會讓工作人員加大巡館頻次,如果讀者遇到占座的情況,也可以向工作人員反映,由工作人員前去協調。”
“人治”之外,也有讀者建議,可以借鑒一些高校圖書館實行的實名認證的線上預約係統,選座、“暫離”等操作,都可以在線上係統完成,若是長時間未歸,座位將會被自動釋放、可被下位讀者預約,而多次違規的讀者,則可以被加入“黑名單”,一段時間內禁止入館。
此外,記者還發現了一些“隱形占座”的現象,例如人雖然在座位上,但卻在刷手機、玩遊戲,長時間做著與閱讀學習無關的事,還有些人會早早占據多媒體閱覽區的公共電腦,用電腦刷劇、看電影,讓想用公共電腦查閱資料的讀者,找不到位置。“希望每個享用圖書館這種免費公共空間的人,要提高文明意識,用將心比心的自覺,讓公共資源能被更多人共享。”采訪中,許多市民和館方期望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徐英波
【編輯: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