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2005年,在台灣舉辦的一場“馬拉鬆接吻比賽”中,出現了一幕令人難以置信的場景。
其他參賽者皆為情侶組合,唯有狄鶯帶著年僅5歲的兒子孫安佐登台,母子兩人連續親吻長達3小時,直至孫安佐入睡才停止。
麵對周圍人投來的詫異目光,狄鶯不僅毫無羞愧之意,還對著鏡頭高調宣稱:“我和兒子最親密”。
然而,這僅僅是她扭曲母愛的開端。
她堅持給兒子哺乳至12歲,與兒子同床共眠直到15歲,最終將孩子養成一個被眾人避之不及的“問題少年”。
更令人費解的是,每當兒子惹出麻煩,狄鶯總是用“愛”作為理由來為兒子開脫,從未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早已偏離正軌。
今天国产AV蜜桃网站就來剖析,這場以愛為名的“控製”,究竟將孫安佐推向了怎樣的深淵。
狄鶯的強勢性格並非與生俱來,而是成長環境所迫。
她自幼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是戲班演員,常受人欺淩。
目睹母親受盡委屈,她暗暗立誓“必須強大起來”,逐漸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甚至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式”。
後來,狄鶯踏入演藝圈,憑借清秀的外貌和不錯的演技,參演了不少電視劇,還登上《康熙來了》等熱門綜藝節目,在台灣小有名氣。
但她在圈內口碑不佳,因性格過於剛烈。
小S一聽說要與她同台就緊張不已,她曾當眾怒懟吳宗憲“見你一次揍一次”,還直言蔡康永“根本不適合做主持人”。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年藍潔瑛拍戲遲到,狄鶯竟當場衝上去踢了對方一腳,事後還在節目中炫耀“踢得她飛出去老遠”,完全不覺得自己有錯。
在演藝圈站穩腳跟後,她的感情生活也起伏不斷,經曆兩段失敗婚姻,直到與第三任丈夫孫鵬結合,才終於擁有一個穩定的家庭。
熟悉他們的人都說,這兩人“性格太像才走到了一起”,因為孫鵬年輕時比狄鶯更極端。
孫鵬在中學時期就喜歡欺負同學,甚至偷走學弟約會對象的衣服,往泳池裏倒火鍋底料。
他曾在街頭故意扔鞭炮濺起汙水,甚至灌醉女老師後抬到醫務室掀裙偷看。
麵對這些惡劣行為,孫鵬輕描淡寫地解釋為“隻是惡作劇”,毫無悔意。
兩個都缺乏反思能力的人走在一起,為日後孫安佐的教育埋下了巨大隱患。
婚後狄鶯最渴望的就是擁有一個孩子。
但她當時已經40歲,屬於高齡產婦,自然懷孕幾率極低。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她幾乎拚盡全力,各種補品輪番服用,身體調理多年,仍未能如願。
無奈之下,她隻能選擇試管嬰兒。
然而試管嬰兒之路也並不順利,前三次都失敗了。狄鶯看著身邊朋友陸續當上母親,內心焦慮又痛苦,甚至一度想放棄。
直到第四次嚐試,才終於成功懷孕,這個孩子對她而言,簡直如同“生命支柱”。
從懷孕那一刻起,狄鶯就變得異常緊張,生怕孩子出任何差錯。
她辭去大量工作,全身心投入保胎,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這個孩子絕不能失去”。
這種過度緊張的情緒,也為她日後對孫安佐的極端控製埋下伏筆。
2000年孫安佐出生後,狄鶯將全部心思傾注在他身上,甚至到了“監控”的程度。
孫安佐的飲食由狄鶯全權掌控,吃什麽、吃多少、吃多久,都必須按照她的安排。
吃飯時她親自坐在旁邊監督,少一口不行,多一口也不準,因為她堅信兒子必須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下。
不僅如此,她還規定孫安佐18歲前不得獨自外出,哪怕是門口散步,她的視線也始終不離兒子,完全剝奪孩子的私人空間。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母乳喂養和睡眠安排。
她認為奶粉含添加劑,不利於健康,堅持給孫安佐哺乳長達12年,遠超正常哺乳期。
並且在孫安佐15歲前,母子二人一直同床共枕。
年幼時,孫安佐會抱著狄鶯的腳說:“媽媽的腳好溫暖”。
進入青春期前,他甚至習慣捧著母親的胸部入睡,並稱“好柔軟”。
對於這些越界行為,狄鶯卻將其視為“母子感情深厚”,完全忽視“兒大避母”的基本倫理。
在母親全方位的掌控下,孫安佐不僅未能學會獨立,心理也逐漸扭曲。
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逐漸喪失基本生活能力,還形成“反正媽媽會收拾爛攤子”的依賴心理。
初中時,他曾對同學說:“如果要分屍,把屍體和廚餘混在一起,就不會被發現”。
這句話令人膽寒,但狄鶯與孫鵬並未重視,隻當是孩子隨口亂說,絲毫未察覺兒子心理已出現嚴重問題。
之後狄鶯認為“美國教育更先進”,便將孫安佐送往美國留學。
可脫離母親的控製後,孫安佐徹底“放飛自我”。
他開始打架、酗酒、抽煙,甚至在網上大量購買槍支彈藥,並揚言“我要掃射學校”。
同學聽聞後立即報警,警方在其住所搜出多把手槍、十字弓及上千發子彈。
孫安佐當場被捕,根據美國法律,他可能麵臨長達十年的刑期。
狄鶯得知後,立刻籌措1億美元天價保釋金將兒子救出,並辯稱:“隻是孩子逞口舌之快,沒什麽大不了”。
回國後的孫安佐並未吸取教訓,反而將坐牢視為“炫耀資本”,四處吹噓“我可是進過美國監獄的人”。
更令人憤怒的是,他在已有女友的情況下,與女網紅米砂發生關係後,強迫對方墮胎。
狄鶯得知此事後,非但未責備兒子,反而覺得是“兒子太受歡迎,女孩子都喜歡他”,完全無視兒子行為的嚴重性。
在母親的縱容下,孫安佐愈發肆無忌憚,不久後又闖下更大禍端。
2024年,孫安佐在泰國旅遊期間吸食違禁藥物,導致精神失常。
他赤身裸體闖入陌生人家中,做出各種不當行為,屋主驚恐報警,孫安佐再次被捕。
麵對確鑿證據,狄鶯仍不願承認兒子有錯,反而對媒體聲稱:“我兒子是被人下蠱了,不然不會幹這種事”。
她哭著將孫安佐帶回台灣,安排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卻從未意識到真正需要“治療”的,是她自己的教育方式。
隨後孫安佐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又因一句話引發衝突。
當時導師隨口說了一句“你怎麽像個巨嬰”,孫安佐當場暴怒,掐住導師脖子,場麵一度失控。
按理說,發生這種事家長應教育孩子道歉認錯。
但狄鶯夫婦卻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導師向孫安佐道歉,理由竟是“不該這麽說我兒子”。
這種毫無底線的袒護,使孫安佐更加堅信“我永遠沒錯”。
之後孫安佐服了四個月兵役,退伍後試圖找份普通工作,卻因過往“黑曆史”屢遭拒絕。
此時他才首次意識到,母親的“兜底”並非萬能,自己已難以融入正常社會。
屢次碰壁後,孫安佐終於出現些許轉變。
他開始在社交平台發布自己做飯的視頻,鏡頭中他係著圍裙,認真切菜炒菜,不再像從前那樣懶散。
他在視頻中表示:“做飯讓我感到平靜,終於覺得自己能掌控點什麽了”。
雖然他的視頻關注度不高,也不知這種改變能維持多久,但至少讓人們看到他內心萌生了想要變好的念頭。
狄鶯的“愛”,從一開始就偏離了正軌。
她將孫安佐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用無孔不入的控製取代教育,用毫無底線的縱容掩蓋錯誤,看似是“為孩子好”,實則將孩子推向了毀滅的邊緣。
她忽略了,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需要獨立成長的個體。
真正的母愛,不是將孩子牢牢拴在身邊,而是教會他獨立麵對生活,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狄鶯與孫安佐的故事,其實為所有家長敲響了警鍾:“溺愛如同殺人”,從來不是危言聳聽。
過度的愛與控製,隻會毀掉孩子的人生。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明白,適度放手,才是對孩子最深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