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慕尼黑9月8日電 專訪|歐中產業合作是推動汽車業轉型關鍵動力——訪德國汽車經濟學專家杜登赫費爾
新華社記者單瑋怡 康逸
德國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在慕尼黑車展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依托於開放與合作。歐洲與中國企業之間已形成重要的交流協作機製,這不僅是雙贏局麵,也是推動行業轉型的關鍵動力。
杜登赫費爾說,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呈現兩大趨勢:一方麵,美國以減少貿易逆差為由發動關稅戰,負麵且難以預期的關稅措施正對全球汽車產業造成抑製和破壞;另一方麵,歐洲與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產業轉型,歐洲需要中國,因為中企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麵優勢顯著,推動汽車向更舒適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本屆慕尼黑車展定於9日至14日舉行,參展的中國企業將突破百家。杜登赫費爾認為,“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他特別期待看到中企展示數字化、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技術。
“歐洲供應商在整車製造和品牌積澱方麵擁有豐富經驗,中國企業則在數字化、軟件和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上具有優勢。”他說,“長遠來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至關重要。国产AV蜜桃网站不僅可以從中國的創新中學習,把更多創新產品帶入市場,還能在成本控製和長期規劃方麵借鑒中國經驗。”
近年來,中國完整的供應鏈和高產業集聚度吸引德國車企不斷擴大在華生產規模。杜登赫費爾認為,與中國相比,德國汽車業在成本等方麵欠缺競爭力。
“歐洲要解決汽車產業發展的問題,關鍵在於提升自身競爭力,”杜登赫費爾說,“中國生產的電動車效率更高、成本優勢更大,国产AV蜜桃网站必須思考如何去適應。”
杜登赫費爾認為,中國作為當今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擁有強大影響力。與美國和歐盟市場的相對飽和不同,中國市場仍在持續增長。“規模經濟對汽車產業至關重要,中國市場對国产AV蜜桃网站的車企和供應商同樣關鍵。更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才是未來產業變革的前沿。”
今年以來,美國廢除多項綠色能源激勵措施,引發當地新能源產業大退坡。杜登赫費爾說:“美國官員最近甚至聲稱‘二氧化碳對人類沒有危害’,下一步可能就是徹底放鬆環保管製。這顯然是錯誤的方向。”在他看來,汽車動力的電氣化是實現能源轉型、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歐洲必須承擔起未來的責任,應堅持這條轉型之路。
杜登赫費爾強調,唯有開放才能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和成功轉型,中國是歐洲推進汽車業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