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6日,國務院正式公布我國首部專門針對住房租賃的行政法規——《住房租賃條例》,並明確自9月15日起施行。這部條例的出台,標誌著住房租賃市場將從“野蠻生長”邁入依法規範成長的新階段。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當下,住房租賃市場日益龐大,然而,長期以來,這一市場卻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租客權益屢屢受損,房東與租客之間的糾紛頻發。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住房租賃的行政法規,《住房租賃條例》即將施行給住房租賃市場的規範發展帶來了新曙光,為租客權益撐起了法治保護傘。
“除合同約定情形外,出租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扣減押金”這一條款,直擊租客痛點。在以往的租賃關係中,押金問題常常成為矛盾的導火索。一些房東以各種莫須有的理由扣減押金,租客往往因維權成本高、程序複雜而選擇忍氣吞聲。如今,條例明確規定了房東扣減押金的條件,從法律層麵限製了房東的隨意行為,讓租客的押金有了更可靠的保障。這不僅是對租客經濟利益的保護,更是對租賃市場公平正義的維護,有助於營造一個誠信、和諧的租賃環境。
實名簽訂合同並備案的要求,為租賃關係加上了一把安全鎖。過去,由於租賃合同簽訂不規範、備案不及時,導致一些糾紛發生後,雙方權益難以得到有效認定和保護。現在,出租人與承租人必須實名簽訂住房租賃合同,並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向房產管理部門完成備案。這一舉措使得租賃關係更加透明、可追溯,一旦出現問題,相關部門能夠迅速介入,依據備案信息進行公正處理,有效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糾紛,保障了租賃雙方的合法權益。
經紀機構行為的規範,是淨化租賃市場環境的關鍵一環。在住房租賃市場中,經紀機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部分經紀機構的不規範操作卻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條例要求經紀機構發布房源信息前,必須核對並記錄委托人的身份信息、住房權屬信息,實地查看房源並與委托人簽訂經紀服務合同,同時編製住房狀況說明書。這一係列規定,從源頭上杜絕了虛假房源信息的傳播,讓租客避免了因信息不實而遭受的經濟損失和時間浪費。
在收費方麵,經紀機構需對服務項目明碼標價,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也不得收取未標明的費用。這一規定打破了以往經紀機構收費混亂的局麵,讓租客在接受服務時能夠清楚了解費用明細,防止了亂收費現象的發生,維護了租客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住房租賃條例》的出台,是我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曆程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以法治的力量為租賃市場劃定了明確的規則和邊界,為租客權益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當然,要讓條例真正落地生效,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執法力度,確保各項規定得到嚴格執行。同時,租賃雙方也應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條例規定,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有序、公平的住房租賃市場環境。(王琦)
【編輯:王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