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張雪
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9月8日,針對實體標簽版麵有限的痛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實施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了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範圍、使用和修改等應用要求,這標誌著我國食品標簽管理正式邁入數字化新階段。
“食品標簽字太小,看不清配料表和生產日期”“費了好些工夫才找到需要的信息”……長期以來,食品外包裝上的標簽信息“找不到、看不清、讀不懂”等痛點困擾著諸多消費者,人們也一直期待能有更簡便、直接了解食品相關信息的方法。
食品數字標簽新規落地,意味著消費者隻需用手機掃一掃食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獲取食品信息,甚至可以通過語音聽讀、觀看講解等方式了解產品,這對老年人、視障人士等群體來說更加便捷友好。同時,以往受實體包裝和標簽大小限製而無法展示的生產工藝、產地溯源、食用建議、營養特性等信息,如今都可以通過數字標簽展示出來,從而幫助消費者更全麵地了解產品,做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選擇。
對於食品生產企業而言,數字標簽也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上述《公告》明確,預包裝食品標簽上可以標注的配料來源等信息,受實體標簽版麵限製,可以通過數字標簽展示。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有更靈活的包裝設計和信息展示,或許還能因此節省一定的包裝成本和物料消耗。
此外,《公告》對數字標簽內容的真實性和修改記錄提出了嚴格要求,修改內容、修改時間、修改者信息等要素都會被完整記錄,以確保信息修改過程可追溯,避免被篡改。數字標簽相當於賦予了食品一個“電子身份證”,從製度和技術兩個層麵保障了數字標簽信息的可靠性,讓公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時有助於實現食品安全的精準管理和溯源,為相關監管部門有序開展工作提供保障和指引。
當前,數字標簽的應用推廣已得到多個城市、多家企業的積極響應,並逐漸得到了食品行業的充分認可。期待數字標簽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普及,融入更多消費日常,為食品安全構築起更堅實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