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澤雲報道:9月9日,記者從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將於今年9月15日-16日在廣州舉辦。這也是繼前兩屆在澳門、香港成功舉辦後,該大會首次在內地舉辦。對比前兩屆,本屆大會參會規模為曆屆最大,預計將有約1200多人參加會議。
廣東省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陳小鋒介紹,本屆工商大會以“賦能大灣區 共拓新機遇”為主題,聚焦國際供應鏈協同創新、全球貿易風險應對、跨境金融合作、商事法律合作促進、產業對接等國際工商界關注的重點、熱點議題進行交流探討。
陳小鋒介紹,本屆工商大會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參會規模為曆屆最大;二是首次在內地舉辦;三是高度聯動粵港澳三地機構。大會期間,將通過聚焦推動大灣區供應鏈開放與合作,及組織各界代表圍繞跨境金融、商事法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國際對話,促進規則銜接、機製對接,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自推進建設以來,三地合作更加深入、“軟硬聯通”不斷加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三地工商融合與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發展,並邁上了新的台階。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吸引港資、澳資企業超過26萬家。去年,廣東9市對港澳進出口規模超1萬億元人民幣。廣東與香港、澳門攜手製造了全球70%的消費型無人機、40%的智能手機、全國1/4的新能源汽車和1/5的集成電路,區域一體化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備受關注。大會期間,將同步舉辦相關主題的平行研討。推動粵港澳三地以人工智能為驅動,開啟產業發展新篇章,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對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在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將聯合廣東省貿促會共同發布中、英文雙語版本的《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促進報告》,麵向世界介紹大灣區供應鏈國際合作水平。該報告將係統梳理近年來大灣區供應鏈促進情況,首次繪製了大灣區智能汽車、創新藥供應鏈圖譜,揭示了供應鏈促進體係為灣區產業合作、企業創新帶來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