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在當前地緣政治日益複雜、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STEM與AI教育已成為全球製度性競爭的戰略前沿。其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經濟轉型路徑,也直接影響國際話語權的建構與製度影響力的擴展。
一方麵,美國持續將STEM與AI教育作為其國家安全與製度擴張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美國政府和智庫多份報告指出,要強化在這些領域的全球領導力,必須在國際規則製定、教育平台輸出與評估體係構建中掌握主動。在這一戰略導向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與教育部在聯邦政府倡議下,聯合產業界與學術界推動 AI 教育框架與指導方案,旨在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理念與技術標準,從而構築製度性門檻並引導國際教育發展的方向。
另一方麵,中國也在積極實施以製度構建與平台參與為核心的STEM與AI教育全球戰略。除持續推動“一帶一路”教育合作、參與全球教育指標體係製定外,IISTEM為中國提供了在多邊平台上提出自身關切、參與議題設定、推動標準製定與協同治理的重要渠道。這種從“接受者”向“共塑者”的轉變,不僅重塑了中國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角色,也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新的製度參照路徑。
未來,隨著AI、大數據和可持續發展議題在全球教育中的融合加深,STEM教育的製度性競爭還將與氣候變化治理、產業鏈安全等跨領域議題疊加。這意味著,誰能率先在這些交叉議題上提出兼具技術可行性與製度可推廣性的教育方案,誰就能在新一輪規則重構中占據更大優勢。
專家觀點(鄧莉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全文鏈接:
未來教育規則主導力之爭,中國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