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樓晚掛殘虹,濯錦秋江澄倒碧。”初秋的巴蜀大地,詩畫韻致裏跳動著文明脈搏——
馬來西亞傳來捷報,四川彭州湔江堰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千年治水智慧獲得全球認可;成都博物館內,“歲月記憶”特展正以珍貴文物講述國寶西遷、薪火相傳的守護傳奇;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裏,第三屆川劇匯演鑼鼓正酣,水袖翻飛間,《白蛇傳》等經典劇目輪番登場;首屆四川文旅創新博覽交易會匯聚非遺匠心與數字創意,為“文旅+百業”搭建新平台,注入新動能。
在這片文化熱土上,“大家一起看電影”展映活動持續進行中。城市地標下,笑聲與霓虹“同頻”;高校禮堂裏,光影變幻讓學子凝神。超5萬場電影的展映,是第二屆金熊貓獎登場前的序章,更是四川攜文化底氣、以蓬勃姿態迎接盛會的生動見證。
影迷在展映活動現場
9月12至13日,第二屆金熊貓獎舉行,成都聚集世界目光。2025年,恰逢中國電影120周年、世界電影130周年,誕生於四川的“金熊貓”,既是影視行業的高光符號,更蘊含著文化傳承與交流的密碼。為何是四川孕育了這隻“金熊貓”?這抹閃耀的“金”,又將如何串聯起文化脈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金熊貓的“金”,從不是簡單的色彩選擇,而是刻在巴蜀文化基因裏的印記。
第二屆金熊貓獎獲獎證書資料圖 圖源:金熊貓獎官方網站
早在4500多年前,新津寶墩遺址的夯土城牆圍出長江上遊最早的城市形態,水稻栽培、家畜養殖,先民將“金”的種子撒播進這道“文明的曙光”。三星堆時期,金杖、金麵具等金器出現,古蜀人以“金”喻太陽,表達崇尚光明的“飛天夢”。而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以四鳥繞日的精妙構圖,將這種精神追求推向極致,如今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恰是文化綿延的最佳證明。
這抹“金”不僅在文物中閃光,更在文脈裏流淌。司馬相如作《子虛賦》,“錫碧金銀”的辭藻背後,是蜀人對壯闊氣象的審美表達;李白仗劍出蜀,“朝如青絲暮成雪”的豪邁裏,藏著巴蜀文化的熱烈底色;蘇軾被貶仍“老夫聊發少年狂”,那份豁達堅韌,正是曆久彌堅的“真金”風骨。
如今,金熊貓獎以“金”為標識,既是對古蜀文明的致敬,更是對文化基因的傳承。當世界注視這份“金”,看到的不隻是一個獎項的璀璨,更是一片土地用千年時光沉澱的文明底氣——唯其深厚,才能孕育出兼具東方神韻與國際視野的文化符號。
成都街頭“金熊貓”氛圍十足
“金熊貓”能紮根四川,絕非偶然。這片土地的文化胸襟,從來都是“納百川而容萬物”,而大熊貓文化的全球共鳴,更讓這份多元有了跨越國界的吸引力。
圖源:金熊貓獎先導片
四川是大熊貓的故鄉,全球約七成野生大熊貓在此棲息。從臥龍竹林裏熊貓的悠閑身影,到成都熊貓基地產房裏的新生幼崽,這種“活化石”早已不是單純的動物,而是蜀地最具辨識度的文化名片。從古籍裏象征吉兆的“騶虞”,到曾被記載為“貘”的生靈,大熊貓的印記藏在曆代文字中,見證著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漫長歲月。到了現代,“玲玲”“興興”赴美、“星秋”“怡蘭”赴澳,再到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世運會吉祥物“蜀寶”的萌動,熊貓用無國界的親和力,讓世界讀懂天府之國的溫潤包容。
這份熊貓魅力,與四川多元文化恰能相融共生。青城山道教“道法自然”的哲學,不正是大熊貓順應環境的生存智慧?樂山大佛“慈悲濟世”的胸懷,與熊貓溫和友善的性情何其契合?就連蜀錦、蜀繡這些傳統技藝下的文創,也常有熊貓元素“參與”,本土文化有了更易被世界感知的表達。
首屆金熊貓獎提名作品《大熊貓 小奇跡》圖源:官方海報
這正是金熊貓獎需要的文化生態:多元不是雜糅,而是美美與共。首屆金熊貓獎,作品《大熊貓 小奇跡》讓全球看到四川對生物多樣性的守護;第二屆金熊貓獎,作品《熊貓計劃》《熊貓奇遇記》均獲提名,“團結共生”理念繼續傳遞。這背後,是四川文化“和而不同”的特質與金熊貓獎“多元共鳴”理念的深度契合。
若說曆史是“金”的底色,那創新便是“金”的光澤。當代四川用科技賦能、產業築基、開放破界,為金熊貓獎注入時代活力,讓這抹“金”在全球化浪潮中愈發耀眼。
科技如何讓文化“活”起來?在三星堆博物館,遊客戴上VR眼鏡就能“走進”祭祀現場;在金沙遺址博物館,AR技術讓神鳥“飛”出展櫃,用動畫揭秘古蜀世界;川劇變臉也通過數字技術“拆解”成在線課程,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學習——唯有讓傳統文化跟上時代腳步,才能在光影世界裏打動當代觀眾。
圖源:金熊貓獎先導片
產業如何為文化“搭台”?近年來,四川影視產業呈井噴式發展態勢。電影端,《哪吒之魔童鬧海》屢創票房紀錄、《阿莫阿依》盡顯彝鄉風情,川籍團隊助力《流浪地球3》再造科幻視覺奇觀;電視劇端,《走向大西南》等多部“四川造”作品登陸央視熱播,《蜀錦人家》等網劇點擊量破億。據統計,省內現有超千家電影製片機構、近千家影院;成都高新區聚集數字文創企業6000餘家,已形成“一杯咖啡距離”的影視動畫上下遊聯動鏈條;影視從業人員超10萬、相關專業在讀生超20萬,人才儲備充足。
四川成都金融城旁哪吒雕塑打卡地 圖源:成都發布
“四川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為創作者提供靈感,政府每年3個億的重大文藝扶持政策更為佳作落地'雪中送炭'。”四川省影視發展聯合會會長、導演毛衛寧認為,國際導演們來到四川,既能找到三星堆、大熊貓這樣的在地素材,也能獲得專業的拍攝支持,“巴蜀很難不讓人偏愛。”
當第二屆金熊貓獎的帷幕即將拉開,此“金”早已超越獎項本身,成為連接中華文明與世界的橋梁,承載著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新機遇。
金熊貓盛典彩排場景資料圖 圖源:金熊貓獎官方網站
它是交流樞紐。隨著更多國家影視創作人的參與,金熊貓獎不是“中國獎項”,而是“世界平台”。在這裏,中國鄉村振興的故事為非洲觀眾帶去發展的借鑒,拉美現實主義作品引發全球對人性的共同思考……不同文明在光影中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它是創新引擎。金熊貓獎的意義,不止於評選,更在於激勵創作。當“跟著影視遊四川”等文旅融合品牌的不斷打造,文化遺產在創新中永續,本土文化有了國際表達,年輕人成了文化傳承者,巴蜀文脈生生不息。
它是命運載體。在全球化遭遇挑戰的今天,影視藝術是跨越隔閡的“軟實力”:一部講述環境保護的紀錄片,能讓不同國家的人民達成“守護地球”的共識;一部展現親情的電影,能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感受到愛的共通。金熊貓獎倡導的“多元共生、美美與共”,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表達。
圖源:金熊貓獎先導片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從李白筆下的詩意蜀地,到今日全球矚目的文化沃土,四川用千年文明積澱,孕育出“中國的大熊貓,世界的金熊貓”。9月13日晚,當頒獎晚會的燈光照亮蓉城夜空,這抹“金”將為文化藝術加冕,成為四川走向世界、世界讀懂中國的窗口。
以第二屆金熊貓獎為契機,四川文旅的獨特魅力也將進一步綻放:“錦繡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將藉由一個個動人故事、一幕幕精彩影像,走向更好的未來;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的藍圖,也正憑借這般軟實力與親和力,悄然照進現實。
這,是“金熊貓”的時代使命,也是四川遞給世界的名片——不言自成韻,無聲自有聲;不耀仍灼灼,從容入人心。
編輯:蔚佩庭 責編:張華君 校對:朱傳紅 審核:王琰 所屬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