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網友上傳的視頻顯示有不少學生和老人一起“擠公交”。(來源/視頻截圖)
近日,有網友反映,江西贛州定南縣早高峰時段,大量老人為了聽免費課和領免費東西跟學生“搶公交”,導致每天都有不少學生因擠不上公交而遲到。定南縣交通運輸局表示,已發出倡議,號召成年乘客錯峰出行。
網絡視頻顯示,一趟公交車塞得滿滿當當,車門邊還站著不少背書包的學生,擠不上車。看似發生在早高峰平常的一幕,折射出公共資源分配的深層矛盾:當老人和學生“狹路相逢”,有限的運力該如何調配?
據報道,當地城區一共隻有4條公交線路,運力本就緊張。多達幾百人的龐大老年群體,和學生在同一時段“撞車”,公交運力自然不堪重負。
對學生而言,早高峰出門,按時到校學習,是絕對的剛需。頻繁因擠不上車而遲到,不僅打亂學習節奏,長期下來更可能影響學業表現和心理狀態。保障學生順利通勤,是對受教育權的尊重,也是社會對下一代成長應有的支持。
當然,也不應簡單地將責任完全歸咎於老人,作為市民,他們同樣有使用公共交通的權利。當地公交司機介紹,早上不少老年乘客是去免費做一種理療,人數估計有五六百。有網友懷疑,“這些免費理療,都是高價保健品詐騙的開局操作”,這倒是給當地有關部門提了個醒,不妨順藤摸瓜查一查。
僅就市民出行而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誰優先,而在於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更科學合理的配置。
當地交通運輸局建議成年乘客錯峰出行,這一舉措無疑是及時且必要的。倡導老人們錯峰出行,並不是要剝奪他們的權益,而是傳遞一種將心比心的社會價值導向:在資源緊張的時段,優先保障學生更有緊迫性的上學需求。
但也得看到,倡議不具有強製約束力,效果也有待檢驗。有網友提議,可以取消高峰時段老年卡的免費政策,通過價格杠杆來調節、引導,對高峰時段的非必要出行適當分流,給學生的出行減壓。事實上,國內有部分城市正在實行類似措施,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峰時段的擁擠。
當然,如果一刀切會“誤傷”確有出行需求的老年人,也可以探索其他方式,如將高峰時段的免費乘車政策,改為發放交通補貼,既可以保留對老年人的關懷,又給予他們更大的出行時間選擇權。
此外,如果當地有條件,也可以考慮在早高峰時段適當增開班次,提高發車的頻率,或者開設學生專線,設置優先上車區域。社區層麵也可發揮積極作用,比如組織老人就近合理安排活動時間,避免集中在上學早高峰跨區域集中出行。
老人和學生“搶公交”,是很多地方都出現過的場景。對此,沒必要陷入情緒化的對立,簡單指責老人“為老不尊”,將尊老和愛幼對立與撕裂開來。
老人和學生都是社會的重要成員,都應該得到尊重和關懷。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建立更科學、智慧的機製,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特點,靈活調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