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8a/02829/5a894.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小紅書,非得把肉爛在鍋裏
小紅書,非得把肉爛在鍋裏






国产AV蜜桃网站,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水蜜桃黄片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免费无码蜜桃

2025-09-14 21:42:47
來源:救世濟民網

小紅書,非得把肉爛在鍋裏

字體:

電動車的能量在發電廠就有一輪損耗,充電再有一輪損耗,電動機再有一輪損耗,但就這樣三輪損耗下來,它綜合效率可能還是比燃油車更高。選擇和一個強大的夥伴合作,雖然要分走利潤,但到手的未必就更少。

作者|楊知潮

懸在穀歌上的反壟斷鐮刀終於落下。最新的判決結果顯示,穀歌不用再拆分Chrome瀏覽器了,也可以繼續與蘋果合作,將蘋果的瀏覽器作為自己的渠道。9月3日,穀歌的股票當然迎來了接近10%的大漲,市值創下曆史新高。

蘋果的股票也漲了3%。這當然是因為蘋果在收穀歌的錢,蘋果設備裏的默認搜索是穀歌,為了這個地位,穀歌要每年給蘋果200億美元。而這在美國司法部看來,是一種排它性的壟斷行為。

壟不壟斷先不談,蘋果這錢賺的的確很舒服。200億美元可不是零花錢,而是一個比ipads、Mac電腦還賺錢的業務。而蘋果竟然什麽也不用幹,隻需要躺著等這筆錢進賬。

因此,蘋果變得“不思進取”。即便是眼下AI搜索已經如此發達,蘋果也沒有用自研AI工具替換掉穀歌。

蘋果很清楚:有些東西,自己做,趕不上用現成的。

但這個道理,小紅書一直不認同。

過去幾年,小紅書一直在親自做電商和導流給電商平台之間搖擺。最近的一次是當下:618期間,小紅書向淘寶、京東開放了外鏈跳轉。但據了解,該投放有一定門檻,8月底,小紅書將電商放到了首頁。似乎在提高電商的優先級。但9月1日,小紅書“種草直達”廣告外鏈跳轉淘寶天貓功能麵向全行業品牌零門檻開放。

兩種錢一起賺當然合理,但搖擺背後也是一種矛盾:如果廣告生意好做,又何必管製外鏈,減少廣告收入機會也要把流量引入自家電商?而如果電商生意真的那麽順利,又何必再大張旗鼓地與外部合作?

01 自己做,還是外包?

今年年初,蘋果高管Eddy Cue用一句話把穀歌股價幹掉了幾千億美元。

在穀歌的反壟斷訴訟案上,他指出,按照蘋果的數據,穀歌搜索量已經出現下滑。LLM爭搶搜索的擔憂情緒本身就重,這句話讓穀歌的股價墜入穀底,跌到了140多美元。

但其實,這句話是在幫穀歌說話。

因為說這話的場合不是財報會議,不是用來吹捧穀歌的業務的。這是針對穀歌的反壟斷訴訟,蘋果的目的是論證穀歌搜索已經“日薄西山”,意思是告訴全世界:穀歌都下滑了,還怎麽壟斷呢?

圖注:Eddy Cue是蘋果互聯網軟件和服務高級副總裁,他不止一次站出來幫穀歌說話。

蘋果幫穀歌說話並不奇怪,除了穀歌自己,蘋果可能是最怕穀歌倒下的人。

每一年,穀歌都會支付蘋果200億美元,來購買Safari瀏覽器搜索框和siri這兩個超級入口——蘋果的用戶價值極高,穀歌花了這筆錢,能輕鬆通過搜索廣告再賺回來。這筆錢還在隨著穀歌的廣告收入增加而逐年增加,最新的數據很可能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

即便不考慮增長,200億美元也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它相當於OpenAI一年的全部收入。雖然200億相對蘋果的年收入來說不算太多,但這是幾乎沒有任何成本的純利潤。而整個2024年,蘋果的淨利潤也隻有937億美元,200億美元是蘋果淨利潤20%以上。

如果把這200億美元當成一個獨立的業務,很可能是蘋果前三的大業務。蘋果財報不公布每個板塊的具體利潤, 但按照收入和毛利率估算,這部分利潤大概率超過了蘋果來自ipads和Mac的銷售利潤,和APP Store誰更賺錢也未可知。蘋果耗費無數設計師的精力、又是管理供應、又是控製渠道,結果還比不上一筆躺賺的錢。

圖注:下方的這個小框框,每年能賺上百億美元。

錢太多了,就容易安於現狀。

蘋果是一家講究親力親為的公司,別說核心處理器和應用市場這種核心部件,就連信號基帶芯片這種“小玩意”,蘋果都想自己做。但在搜索這麽核心的東西上,蘋果卻一直心甘情願地把機會給穀歌,蘋果高管甚至還幫穀歌發聲,表示穀歌搜索就是用戶最好的選擇。

哪怕是LLM時代來臨,Perplexity等AI搜索工具相繼崛起,隻有一些媒體披露,蘋果也在嚐試自研AI搜索,但絲毫沒有替代穀歌的傳聞和動作出現。

圖注:蘋果已經有了自研AI搜索的消息,但這和替代穀歌之間,還有著十萬八千裏的距離。

不過在小紅書看來,這可能是一種不思進取。

那麽賺錢的生意,當然應該自己做。小紅書從不甘願成為淘寶或者京東的導流工具,而是選擇“自研電商”。就和抖音、快手把流量沉澱在自家APP內的商業生態一樣。但小紅書與抖快的不同,是一種糾結,從2021年嚐試關閉淘寶外鏈以來,小紅書一直在內部電商和外部廣告之間反複糾結。

不翻舊賬,隻看2025年:

1.今年3月,小紅書發布了《交易導流違規管理細則》,明確禁止內容創作者通過除小紅書商城、直播間內購物車功能、官方留資組件之外的其他任何形式引導站外交易,違規最高封號。

顯然,小紅書希望大家都通過“自研電商”買東西。

2.但今年618期間,小紅書升級藍鏈功能,與淘寶京東合作,打通了內容到外站購買的鏈路。

這種開放尺度,讓外界一度懷疑小紅書要放棄電商。

3.但緊接著的6月,小紅書就又推出了“友好市集”這一電商產品。8月底,小紅書又把電商(市集)放到首頁,徹底提高到了一級入口。

小紅書似乎又要專注電商,甚至更專注。

這隻是今年的故事,至於過去幾年,類似的“橫跳”更是數不勝數,不多贅述。很顯然,小紅書不想像蘋果一樣把電商包給淘寶、京東、拚多多。但開放外鏈的舉動也證明,小紅書的“自研電商”沒有成功到讓自己能夠忽視廣告收入的程度。

如果說蘋果對搜索是完全“想開了”和“放手吧”,那小紅書就未免顯得有點擰巴。

02 錢多錢少,也得有本事賺到

穀歌給的200億雖然多,但按照穀歌反壟斷訴訟中披露的信息,蘋果是從搜索廣告中抽取36%的收益。

換句話說,穀歌拿的還是大頭。如果蘋果能用自研搜索代替穀歌,那就有希望從搜索框中賺到另外的64%,最終獲得600億美元的利潤。

但為什麽蘋果沒有這麽做?是因為跟穀歌關係好嗎?

答案當然是因為蘋果自己沒能力賺到600億,甚至連200億美元也賺不到。

搜索不止是個入口,背後還有一套係統性的能力,最終才會擁有一套強大的變現能力。穀歌的賺錢能力冠絕行業,根據公開資料,穀歌全行業的平均單次點擊費用在2.7美元左右,個別高客單價行業能達到6美元以上。這幾乎是全互聯網效率最高的廣告,比其他搜索同行高了50%左右。

如果和信息流廣告相比,穀歌更是碾壓。按照各類公開數據,Meta作為信息流廣告裏的高效代表,CPC也一般在1美元以下。至於CPM(千次曝光費用),社交媒體上有廣告主反映,盡管穀歌的點擊率比社交媒體更低,但穀歌的CPM還是Meta係的兩倍。

圖注:像法律這種高客單價行業,用戶隻要點一下,穀歌就能賺到二三十塊人民幣。

廣告主是精明的,更高的價格背後,是穀歌更高的轉化效率。20多年的搜索霸主地位,為穀歌沉澱了最寶貴的數據護城河,能夠巧妙地匹配用戶的需求。穀歌電商、地圖、旅遊等一整套生態,都是為了觸達搜索廣告建立的。此外,穀歌還有每年龐大的研發投入,和海量的專利構成的技術護城河。

這些東西即便是蘋果,也沒能力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來。如果蘋果想自己賺這份錢,短期結果是顯而易見的:1.大量用戶放棄蘋果自帶搜索,換搜索引擎,或者專門去下載穀歌的APP。2.蘋果搜索的效率更低,無法給廣告主帶來同樣的轉化。

那如果不給傳統搜索,而是用AI搜索替代穀歌呢?

那顯然更不切實際,證據很簡單:OpenAI和Perplexity自己都還在虧損,哪裏有200億美元給蘋果?眼下,AI搜索的商業模式根本還沒跑通,更不可能有能力取代成熟的穀歌。

圖注:AI搜索的核心內容是下方的生成式問答,廣告位置太邊緣。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也都還沒有跑通。

變現效率的優勢,讓穀歌成為蘋果的最佳選擇。哪怕穀歌賺走了大量的利潤,留給蘋果的200億美元,也大概率要比蘋果自研搜索賺得更多。就如同電動車的電在發電廠就有一輪損耗,充電再有一輪損耗,電動機再有一輪損耗,但就這樣三輪損耗下來,它綜合效率可能還是比內燃機更高。

拋開收入問題,換掉穀歌還存在用戶體驗的問題——穀歌是用戶的第一選擇,強行把優先搜索引擎換成其他產品,不符合蘋果的消費者至上價值觀。蘋果的幾次對外發聲,也都說的是“穀歌是用戶的最佳選擇”,而不是“穀歌能幫蘋果賺到更多錢”。而如果強行地把首選搜索換成必應,那麽用戶也有可能再手動換回穀歌。

——就像部分用戶在小紅書看到一件商品,再去淘寶搜索下單一樣。

毫無疑問,相對於淘寶、京東來說,無論是規模、供給豐富度、貨幣化效率,小紅書的“自研電商”是沒有明顯優勢的。彭博社此前報道,2024年小紅書電商GMV突破了4000億元,同比增長了45%。但仍然低於快手的1.39萬億元,和抖音、淘寶、拚多多更是不在一個量級。

其實不需要數據,小紅書反複在外鏈和電商之間的橫跳,已經顯現了這家平台在電商變現方麵並不那麽順心——在已經下決心做電商的情況下,還將一部分流量導給淘寶、京東,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而如果“自研電商”無法像抖快那樣徹底成功,那小紅書的收入就會大幅度依賴於廣告。

03 肉,就非得爛在鍋裏嗎?

但隻做廣告,一定不好嗎?

把視角移到蘋果和小紅書之外,看看蘋果的合作夥伴穀歌。

坐擁海量的流量,穀歌不是沒有機會做電商,但最終,其電商產品——Google Shopping還是一個自己不賣貨的導流平台。原本穀歌電商還有個獨立APP,穀歌電商網站裏麵還可以直接下單(下單也是由第三方提供服務),但2023年時,穀歌連這個獨立APP和下單按鈕都取消了。

穀歌的思路很清楚:專心做導流平台,盡可能少接入交易環節。

其他領域,穀歌也都奉行這套思想。比如穀歌還有一套自己的旅行產品——Google Travel,但其仍然不和Trip、Booking做競爭對手,就是專心給第三方導流。

圖注:穀歌也有自己的“OTA網站”。

看起來,穀歌似乎失去了成為OTA、電商平台的機會。但也因此帶來了一些優勢:1.由於開放的內容生態,穀歌搜索可以搜到不同網站的結果,用戶體驗更好。2。穀歌不和客戶競爭,更容易拿到投放。

那麽結果如何?

2024年,穀歌淨利潤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商業公司。

事實上,純廣告業務的利潤率比交易環節更高。國內的微博也是一個幾乎隻靠廣告的公司。這帶來了強大的盈利能力,微博的最新毛利率高達77%,淨利率也接近28%。這比電商平台裏利潤率最高的拚多多還要高。

得益於廣告業務的高利率,哪怕微博的收入幾番波折,但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盈利能力,財務數據要遠比知乎、B站等非頭部內容平台更漂亮。

不過商業模式不是應試考試,並沒有標準答案。

在穀歌、Meta用流量外循環賺到大錢的同時,抖音、快手也證明了流量內循環的強大。在抖音之前,從來沒有過一線內容平台可以成為一線電商平台。但最終,電商、本地生活業務卻幫助字節跳動的年收入一度超過騰訊(來自2023年的媒體報道)。

電商、本地生活的廣告不但很好地融入了抖音的內容生態,甚至還豐富了內容生態——好吃的、好玩的本身就是一種用戶喜聞樂見的內容。內部交易也讓這種流量更容易轉化,減少了消費者的操作成本,也讓抖音自己賺到了錢。

雪球創始人方三文表達過這樣一個意思:矽穀麵對的市場更大,消費力更強,但如果按照單位用戶的變現能力來看,中國互聯網公司是強於矽穀的。

這種強,有一部分來自“折騰”。騰訊、抖音、美團等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強大,都來自對邊界的不斷探索。如果美團隻專心做餐飲,那麽當然就不會有眼下這個本地生活巨頭。

從這個層麵來看,躺賺200億的蘋果固然瀟灑,但不斷探索電商機會的小紅書,也值得敬佩。更何況,眼下還遠未到答案揭曉的時候。

頭圖來源|AI製圖

【糾錯】【責任編輯:天逸_NF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