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98/5af15/32d88.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英國能源智庫發布報告:中國是推動引擎,正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英國能源智庫發布報告:中國是推動引擎,正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首頁>時政頻道>要聞>正文

英國能源智庫發布報告:中國是推動引擎,正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來源:{getone name="zzc/xinwenwang"/}2025-09-14 20:23:54

【文/網 齊倩】

“近年來,中國的清潔能源轉型正在從根本上重塑全球能源經濟。”

9月9日,全球能源智庫Ember發布題為《2025年中國能源轉型回顧》的報告指出,大量數據顯示,中國的能源轉型與技術進步,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Ember總部位於英國,是一家獨立的非盈利機構,旨在通過數據和政策加速清潔能源轉型。據介紹,該機構的數據分析經常被各大主流國際媒體,以及世界銀行、歐盟和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機構和組織引用。

美國《紐約時報》同日報道稱,報告作者之一、該機構政策與戰略總監理查德·布萊克表示:“中國是推動引擎,它正在改變的不僅是國內的能源格局,還有世界各國的能源格局。”

泰國前副總理素威·坤吉提則在報告中表示:“長期以來,新興經濟體似乎一直麵臨著經濟增長與可持續性之間的兩難選擇。”他說,有關中國綠色經濟的最新報告“挑戰了這種假設”。

在報告中,各國專家們提供了大量數據以支撐主要論點。

首先,中國在清潔能源未來方麵取得巨大進展。例如,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采用速度持續加快,2024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較上年增長25%;中國公司提交了全球約75%的清潔能源專利申請,2000年這一數字僅為5%;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

報告提到,去年中國利用風能和電能滿足了84%的電力需求增長。這意味著,盡管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仍然有能力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在中國,煤炭越來越像輔助輪了,”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向《紐約時報》說,“在清潔電力係統增強實力和信心的同時,它提供平衡和後備保障。”

2024年5月14日,江南新餘,大唐江西新餘公司竹元發電站。 視覺中國

更重要的是,中國技術進步降低了全球能源轉型的成本,為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創造條件。

研究人員發現,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生產規模使這些技術的價格下降了60%至90%。他們指出,去年全球新投產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中,超過90%的發電成本低於最廉價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案。

報道稱,在中國投資該領域之前,這種成本優勢看起來可能無法想象。

“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正在推動全球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和電動汽車等關鍵技術的成本大幅降低,”報告寫道,“新興市場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這種好處,其中許多經濟體在風能、太陽能發電份額以及電氣化方麵正在超過經合組織國家。”

研究發現,中國電氣化和風電能的興起將很快降低其化石能源使用量 Ember報告截圖

根據報告,近年來,中國製造推動風電能設備成本不斷下降,使得墨西哥、孟加拉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日常活動方麵超過了美國,比如建築物的供暖製冷或交通動力。

Ember在另一項研究中稱,在過去12個月裏,整個非洲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增加了60%,20個非洲國家在此期間的進口量創曆史新高。

美國企業在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生產規模上遠遜於中國,處於明顯劣勢。Ember指出,中國企業現在供應全球80%的太陽能電池板和60%的風力渦輪機。

“中國投資正為其他國家創造選擇,”報告作者之一、Ember研究經理山姆·巴特勒-斯洛斯稱,中國正“開啟一個清潔、更實惠、更安全的能源未來,為超越石油和天然氣地緣政治的新外交打開大門”。

報告指出,在專家們看來,中國主導可再生能源領域,一方麵是出於經濟原因,另一方麵也是通過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來保護國家安全。他們認為,中國內部已經意識到,以化石燃料為中心的舊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不適合21世紀的現實。

最後,報告得出結論:中國可再生能源、電網和儲能的加速部署,加上交通、建築和工業的電氣化,正在迅速使中國自身在與能源相關的化石燃料使用方麵達到頂峰,同時也降低了成本並加速了其他國家對清潔電子技術的采用。這兩個趨勢正在為全球化石燃料使用達到頂峰和下降創造條件。

本文係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編:{getone name="zzc/mingzi"/}]
閱讀剩餘全文(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