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月15日電 (記者 鄭瑩瑩)開學季,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日前迎來一批新MTT(Master of Technology Transfer,技術轉移專業碩士)學員。
上海交通大學於2021年10月獲批全國首個“技術轉移專業碩士學位點”。伴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MTT吸引更多人才來“鍍金”。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鍾俊浩是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的MTT新學員之一。在他看來,MTT像是科技時代的MBA(工商管理碩士)。在人工智能領域,大量的科研人員創業,但成功概率低,需要有通曉多個領域的技術轉移人才,助企業更高效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產教融合發展中心主任陳建科在受訪時表示,技術轉移人才重在培養“五力”:懂技術、懂市場、懂金融、懂法律和懂管理;重點吸引四大人群:科技創業者、科學家合夥人、大中型企業技術高管和技術轉移服務專家。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工作人員調試機器人,吸引小觀眾“打卡”。記者 鄭瑩瑩 攝
他指出,技術轉移扮演重要角色,架起核心技術與應用場景的橋梁。眼下,AI(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場景的結合是MTT培養的重要方向之一。
“AI浪潮來了,到了全麵尋找AI應用場景的時刻,很多AI應用企業需要技術轉移專業人才。”他說。
應用場景優勢是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王牌”。7月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幹措施》宣告發布。根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對其的解讀,上海要加強人工智能人才服務,實施“人才+項目+產業”協同支持機製,賦予人才在技術路線、團隊組建、經費使用等方麵的自主權。
另外,在應用場景上,上海要加快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場景;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展產業創新融合示範應用。
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兼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告訴記者,目前智元機器人一方麵推動一批輪式通用機器人進工廠搬運料箱,鍛煉負載10公斤到15公斤的“臂力”,不斷加強穩定性;另一方麵,推動雙足人形機器人的多場景應用。
“輪式的(機器人)主要定位於幹活,雙足的国产AV蜜桃网站希望推動它們與人類親密互動。”他說。
據王闖介紹,在工廠等標準化場景裏,輪式目前比較適用;雙足的則更適合非標準化、泛化的場景。他所負責的智元機器人遠征產品線,目前雙足機器人的出貨量比較大,主要用於迎賓講解、文娛表演等場景。(完)
【編輯:惠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