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演18歲,臉再緊也遮不住眼裏的故事,可偏偏就是這故事感,把褚韶華從紙麵救活了。
央視一套剛播到第8集,《灼灼韶華》就衝到了收視第一,彈幕裏一半在刷“熱依紮不像少女”,另一半在刷“她一哭我就跟著掉淚”。
我蹲在電視前啃蘋果,突然明白:大家爭的根本不是年齡,是“我能不能信”。先說最直接的。鏡頭第一次推到褚韶華在藥鋪裏抓藥,手指翻飛,指甲縫裏還留著草藥綠,抬頭那一瞬,眼神又倔又亮。
我壓根沒想起熱依紮本人幾歲,隻看見一個被家裏變故逼到牆角的姑娘,下一秒就要掀桌子。好演技就是這樣,先讓你忘了演員,再讓你相信角色。可爭議也來得飛快。
有人截圖她側臉,說顴骨太高、眼窩太深,不像江南閨秀。我翻回史料,40年代上海灘本來就有哈薩克、俄羅斯混血的商行千金,長相比例跟現在精修圖根本不是一回事。劇組把中藥行改成“中西合璧”的鋪麵,門口掛漢、俄、英三語招牌,其實早把民族差異解釋透了。
隻是国产AV蜜桃网站太久沒在曆史劇裏看到“非典型臉”,一時不習慣。再說年齡。劇裏用了三層濾鏡:最外層是柔光,中間是回憶顆粒,最裏麵是熱依紮自己的眼神——少女的天真沒靠磨皮,靠的是她看楊祐寧時那種“我第一次喜歡一個人”的愣神。38歲的人演初戀,難點不在皮膚,在還敢不敢把心髒掏出來給人看。
她敢,觀眾就信。我最有感觸的是第5集,褚韶華坐船去上海,甲板風大,她拿包袱皮裹住頭,隻露一雙眼睛。旁邊小孩問她怕不怕,她說:“怕,可我更怕一輩子待在原地。
”這句話像直接衝我來的。誰沒在某個年紀想過逃走?熱依紮把這句台詞說得輕,卻像往水裏扔了塊石頭,漣漪一圈圈蕩到我這兒。
那一刻,民族、年齡、濾鏡全退後,隻剩“人”。專家說得沒錯,選角契合度確實重要。但契合不等於複製粘貼。
如果所有年代劇都找“標準漢族少女”,国产AV蜜桃网站隻會越來越窄。褚韶華的魅力恰恰在於她身上那股“混”——混著草藥味、洋行味、邊疆味,才撐得起上海灘的腥風血雨。熱依紮的“不像”,反而成了角色最鋒利的武器。
劇還沒播完,我已經在期待她後麵怎麽演中年褚韶華。38歲演18歲被嘲,那48歲演28歲呢?如果那時她還能讓我忘了年齡,這場爭論就徹底贏了。說到底,觀眾要的不是一張標準臉,而是一個能替国产AV蜜桃网站活一次的人生。
熱依紮做到了,剩下的,是国产AV蜜桃网站要不要鬆開那點“像不像”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