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鋼園舉辦,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題展作為重要板塊備受關注。中國聯通(600050.SH)作為數字信息運營服務國家隊、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排頭兵,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為指引,在服貿會上集中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六大行動成果,盡顯賦能千行百業的雄厚實力。
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在服貿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運營商,聯通具備顯著網絡優勢與豐富管線資源,隨著業務發展,客戶衍生出人工智能需求,聯通依托自身能力,在此基礎上提供全方位服務。
基礎能力築基,AI應用多元綻放
中國聯通的AI布局,始終以“基礎能力築牢底座”為核心邏輯——其在底層依托遠景大模型,通過基礎模型與Master平台服務的協同,實現了多模態技術在平台內的共生融合。這種“開箱即用”的模式,既滿足了用戶對安全自主的核心需求,更為後續跨行業的AI應用開發,鋪墊了穩定且靈活的技術基石。
有了底層大模型的支撐,中國聯通的AI應用得以向千行百業縱深延伸,針對不同行業的痛點打造定製化場景。以政務領域為例,其推出的“基層通”一體化平台,便是遠景大模型能力的典型落地:該平台集成黨建、公文處理、輿情管理等全流程政務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研辦公係統;同時,考慮到不同用戶的特殊業務場景或軟件需求,平台還支持集成客戶指定的第三方服務,以核心平台為骨架、模塊化服務為插件,靈活適配各類個性化需求。
這種模塊化服務的優勢,在交通領域體現得更為直觀。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天然具備網絡資源優勢,其結合5G網絡與安全承載專網,構建起空天地、人、車路協同的交通智能化體係——而這一切的實現,正是以“基礎能力+模塊化合作”為路徑。以自動駕駛為例,其對網絡的低時延、高可靠要求極高,不僅需支持遠程操控,還需實時上傳路況信息至雲端計算。對此,聯通一方麵提供網絡平台與車輛調度平台(如冬奧園區自動駕駛接駁車調度係統),另一方麵以網絡能力為切入點,與企業的軟件算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點。
教育領域的探索,則是中國聯通將大模型能力與行業特性結合的又一實踐。針對教育數字化轉型與產教融合需求,其推出職教大模型,並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落地AI辦學、教務助手、教研助手等項目,將AI融入教學、評價、管理全流程;同時,為精準匹配教育場景需求,還與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聯合訓練行業專屬大模型,以支撐數字人學伴、學科知識點梳理、視頻切片等細分應用。
“AI在教育領域的角色,目前仍是‘賦能者’而非‘替代者’。”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補充道,當前教育數字化政策推動下,高校雖在加快AI學科建設與實訓,但AI更多用於輔助教師授課、提升教學效率;不過隨著師生對AI工具的持續接觸,未來必將催生出更多如個性化學習、智能教研等新的業務場景,推動教育數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全球合作助力,破解企業出海難題
中國聯通的數字化賦能不僅深耕國內市場,更將視野投向全球,在國際合作與跨境數字服務領域構建起獨特競爭力,而助力中資企業突破出海瓶頸,正是其全球業務布局的核心發力點。依托自身成熟的網絡能力、智慧工廠及智慧港口解決方案,聯通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夥伴。
對於多數首次出海的企業而言,海外市場的信息差、本地化人才匱乏、渠道建設薄弱是普遍痛點。這恰恰是聯通的優勢所在——自2006年布局海外以來,其已積累20餘年跨境運營經驗,不僅組建了穩定的本地化團隊,更搭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網絡:從前期的商業谘詢、財務法務支持,到中期的基礎設施建設、SAT園區弱電部署,再到後期的駐場運維,所有服務均源自國內服務頂尖行業客戶的成熟案例,可無縫複製至海外場景,為企業省去“從零摸索”的成本。
基於不同企業的出海特性,聯通的服務也呈現差異化聚焦:互聯網企業作為較早“出海”的群體,與運營商合作緊密,其機房搭建(含辦公室集成)、跨國傳輸線路等需求,是聯通海外業務的重要組成;伴隨“一帶一路”政策推進,央國企、金融企業等大型主體出海步伐加快,成為其核心服務對象;而中小型企業因資源有限,在海外落地時則更依賴聯通海外公司提供的全流程本地化支持。
“企業向海外擴張的趨勢正愈發明顯。”中國聯通海外業務相關負責人坦言,“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增量空間收窄,讓非洲、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成為出海首選,国产AV蜜桃网站近期接到的這類谘詢和需求也顯著增多。”
從業務盈利來看,聯通出海利潤目前仍以傳統線路業務為核心,例如跨國點對點專線、本地互聯網專線及回國方向互聯網專線等產品。不過,這一收益會受海外本地化政策影響,以巴西為例,當地數據類業務稅率高達40%以上,對利潤空間形成一定製約。
也正因如此,聯通正積極轉型“出海平台型企業”。上述負責人解釋,此舉核心是通過數字類項目(如智慧工廠、跨境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響品牌,進而帶動高附加值的線路業務需求,最終依托傳統跨境業務的深厚基礎,打造行業認可的出海服務標杆。
文旅創新融合,前景廣闊待挖掘
在文旅行業,中國聯通麵向公眾開展了一係列創新業務。與國家自然博物館合作的AR數字人導覽項目尤為突出,鑒於傳統管理模式及地理環境限製,麵對日益增多的遊客,難以確保每位遊客都能深入了解展品。為此,中國聯通推出數字人導覽服務,遊客佩戴AR眼鏡後,可在不影響正常觀展的前提下,通過屏幕上的小恐龍或數字人形象進行全方位了解。該項目利用信息技術,讓原本靜止的化石展品“活”起來,使文化傳播得更遠、更廣。
聯通在文旅項目實施中具有獨特優勢。場館建設涉及眾多網絡,聯通作為網絡布置的專業方,更了解場景內的網絡布局,在開發交互性應用時能夠充分考慮網絡特點進行設計。此外,聯通依托強大的AI大模型能力進行衍生開發,擁有專門的文旅團隊,與客戶深入溝通,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及展品背後的故事,並將這些因素有機結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中國聯通擁有完整的體係架構,從聯通集團到各級分子公司,涵蓋了AI大模型、視頻製作、內容創作及麵向文旅行業的專門內容運營團隊和子公司,還涉及內容分發、直播等核心能力領域。目前,聯通在全國多個省份均設有文旅團隊,與客戶溝通中發現巨大市場潛力。
中國聯通文旅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文旅行業需求將逐步變化,AI大模型發展迅猛,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的湧現,將會出現新的需求爆發點。
支付創新便捷,服務外籍來華人員
在支付領域,中國聯通以“數字貨幣+通信技術”融合為切入點,推出兩大創新服務:一是與數字貨幣合作的“沃支付”,結合數字藏品業務支持用戶掃碼完成數字貨幣支付;二是更具突破性的特殊SIM卡——“冪方卡”,將手機直接轉化為支付工具,在5G網絡支撐下,用戶選定商品後隻需貼近專用刷卡區域,即可快速完成支付,實現“手機即卡片”的便捷體驗。
而這款冪方卡,尤其聚焦外籍來華人員的支付痛點。中國聯通數字人民幣板塊負責人介紹,外籍友人入境後常麵臨支付習慣差異的困擾——相比微信支付等掃碼模式,他們更熟悉刷卡流程。冪方卡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裝入手機後,既能直接使用通信網絡與各類應用,又能像傳統卡片一樣“一刷支付”,即便手機沒電,仍可依托卡片本身完成交易,極大降低了外籍人士的使用門檻。
為讓這項服務更快落地,目前冪方卡的推廣由北京市政府主導,中國聯通北京公司聯合中國銀行北京公司、北京一卡通公司共同推進。截至目前,已有數千名用戶啟用該卡,在北京地區,聯通機場營業廳及市內42家星級營業廳均能為外籍人員提供辦卡服務,且隻要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受理,即可直接消費,覆蓋場景持續擴大。
關於用戶關心的安全與結算問題,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補充:冪方卡以“碰一碰支付”為核心,整合了通信、金融、公交三大服務;其SIM卡安全級別與金融IC卡完全等同,保障交易安全;同時,用戶使用外卡支付時會自動轉換為人民幣結算,匯率與銀行實時同步,確保消費透明無額外成本。
網絡基建支撐,算力智算賦能城市治理
在2025年服貿會展區,中國聯通的網絡基建與算力智算能力構成了數字服務的“硬支撐”,其中移動網絡5G-A與固網5G-A的建設及接入能力,更是築牢了智慧城市運行的底層基石——畢竟無論是AI應用落地,還是城市治理精細化,都離不開高速、穩定的網絡底座。
而當網絡基建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便催生出賦能城市治理的核心載體——算力中心。中國聯通與北京市政府合作打造的京西智穀算力中心(位於北京門頭溝),正是這一融合的標杆項目: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實現全國產化的政府與運營商合作算力中心,其二期建設已全麵完成,目前可對外提供300T算力服務,且因需求旺盛已基本處於飽和狀態。
麵對持續增長的算力需求,中國聯通的布局並非被動跟進。相關負責人透露,受Deep Seek等國產算力需求大增的推動,公司正於海澱數據中心擴建一個兩千卡算力的集群;但這並非孤立動作,“算力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擴建”的背後,是集團層麵的整體規劃——在逐步建設、分階段上架開放的節奏中,既精準響應市場,又保持戰略主動權。
從5G-A網絡的“通途”到算力中心的“引擎”,中國聯通在服貿會上通過網絡與算力的雙重支撐,進一步印證了其在數字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而這份“硬實力”,也將與人工智能布局、多行業應用、全球合作拓展形成合力,持續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數字經濟建設注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