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暑假,“工廠遊”火爆出圈。多地工廠紛紛敞開大門,推出豐富多彩的研學項目。而在社交平台上,“工廠遊”的攻略被大量轉發,一些熱門廠區的參觀票一票難求。(據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6日報道)
踏入食用油加工基地,體驗傳統木榨工藝的魅力;在汽車製造智能流水線,近距離觀察車輛從零件到整車的組裝過程……多地“工廠遊”成文旅新寵,折射出體驗經濟的新趨勢,帶來遊客與工廠的共贏。對遊客來說,開放的工廠是高性價比的旅遊好去處,既能增長見識,還能搶先體驗新品、享受原廠購物。對工廠而言,“工廠遊”是直觀的品牌展示,能夠讓客戶看見企業實力、感受生產工藝、增強品牌認同,帶來流量和銷量。
“工廠遊”不僅是文旅消費的新選擇,更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注腳。生產車間能變身遊客的體驗空間、公司的品牌展廳,背後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科學管理的硬核支撐。現代車間裏,安靜整潔的生產環境、科技感拉滿的機械臂協作、以秒計算的高效生產,打破人們對工廠環境的刻板印象。遊客通過參觀看見的是先進設備和生產流程,也是科技創新的廣泛應用,更是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同時,工廠敞開大門,意味著要接受遊客的零距離審視,是對企業生產流程、管理能力、產品質量的一次檢驗,一定程度上倒逼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生產環境和工藝。
“工廠遊”這一文旅新賽道,有巨大潛力可挖,也有現實短板待補。相關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工業旅遊市場占有率還不到5%,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看到發展趨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工廠遊”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工廠地處偏遠,交通、餐飲、住宿等配套不大完備,一些工廠缺少專業解說團隊、參觀方案缺乏針對性,這都讓旅遊體驗打折扣。推動“工廠遊”進一步發展,不僅要通過技術創新打磨“可參觀的生產力”,還要加快提升服務。
參觀生產線,體驗高科技,“種草”新產品——體驗感拉滿的“工廠遊”,是一條文旅新賽道。期待更多企業能在這條賽道上進行探索,真正把“工廠遊”打造成連接產業與消費、科技與生活的新紐帶,為遊客帶來更好體驗,也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來源:河北日報 王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