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重溫楊笠名句: “作為一個單身很久的人,我經常絕望地發現,那些比我優秀的女生,她們的男朋友,我竟然都看不上。” 笠姐的話總是含金量持續上升。 這次又是哪個女明星的老公被大家集體看不上? 被董璿帶著參加綜藝《姐姐當家》的二婚丈夫,《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冠軍,37歲的老奶狗張維伊。
即便我貼心附上了介紹,很多人還是不知道張維伊是誰。對,這對就是這麽實力懸殊。 顯然,節目是懂如何 氣到 拿捏觀眾的,上來就是白富美下嫁窮小子文學,一點意外沒有,全是刻板印象。 請客吃飯,男方付不了款,卻還扭捏著作勢付款,姐姐怕耽誤時間,利索掃碼付了,男方不領情,還衝姐姐發脾氣甩臉子。 哦,好一個又窮又好麵兒的幼稚自卑男。 -付完了。 -你給退回去! 兩人跟朋友吃完飯,董璿想回自己家,因為第二天要早起送女兒上學。張維伊想讓姐姐回他那,他外出拍戲20多天才回來,想跟新婚妻子多待會也合理。 但兩人明天就可以美美度假,也不差這一晚上,就非要打亂董璿計劃,讓她難做。姐姐找弟弟不就圖個年輕帥氣,能提供情緒價值嗎。 張維伊呢,一樣沒有還要姐姐哄,姐姐圖什麽呢?
以上頂多讓觀眾替姐姐不值,不至於把觀眾的情緒送到ICU。所以節目怎麽會罷休? 該來的還是會來,兩人計劃要孩子,男方竟然願意讓董璿一個46歲快要絕經的高齡產婦拚二胎,而他自己母親當年就是在生二胎時,因羊水栓塞去世。有這樣的經曆,正常邏輯難道不應該拒絕妻子高齡生產嗎?
結婚快結出生命危險了,有這麽刺激的話題,襯得節目裏王琳把兒子當老公都顯得太普通。 然而這些年被婚戀節目詐騙又毒打過的觀眾,已經很有經驗了,深諳抓馬過後是反轉,瘋狂之後依然長久,嘉賓需要流量,節目需要話題,觀眾氣出結節,節目慶祝成功。 原來觀眾的真情實感成了你們play的一環。
張維伊的好哥們,兩次拱火讓話題燒得更猛 真人秀並非都是劇本,隻是對話題的極度需求必然會扭曲一部分事實,飄不希望“姐姐眼瞎了”變“姐姐眼光真好”的故事一再重演。 所以幹脆不去關心他們配不配,男方有多離譜,姐姐有多不清醒。 更想聊聊董璿以及不少女性在關係裏的“拯救者情結”,在有限的真實裏,照見更多人。 看過節目或片段的應該會懂為什麽要討論“拯救者情結”,哪個心理健康的人聽到張維伊下麵這句話不會壓力山大,而董璿非但不覺得可怕,還受用。 他這句話是: “姐姐的世界裏有很多人,但我的世界裏隻有你”。 此句來自小狗對主人的依戀視角,張維伊用在他們的關係裏是想表達,董璿的身邊有父母有女兒有閨蜜有工作人員,而他父母雙亡孤立於世,身邊隻有對方了。
弟弟,你的世界裏不是隻有姐姐,你有事業,有野心,還有一幫巨鐵的朋友,何況三十七歲一兩百斤的人,怎麽還把自己掛在對方身上,不會獨立行走呢。 這話腦補成貓貓狗狗對主人講時,象征著唯一的愛,但現實中如果人這麽講,那叫道德綁架,aka維伊的愛。 正確的做法當然是阻止他這麽想,過多的關注會讓姐姐很有壓力,也會讓對方患得患失,讓關係失控。 但是從節目呈現來看,董璿好像很吃這一套。 為了佐證這一點,再看一個更清晰的例子。董璿在節目裏講了一件很戳她的事,張維伊買房後董璿問他想第一個告訴誰,張維伊拿起手機給去世的父親發了微信,說“爸,我買房了”。
身為子女,對離世父親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也算人之常情,然而董璿的反應不太尋常,她原話是: 就那一瞬間我就覺得 我要對你好 張維伊他需要我 我要對他好
許多夫妻綜藝裏,女方回憶男方戳自己的點常常是為她遮風避雨的事件,比如朱丹感動於周一圍婚前幫她還2000萬債務,對方的擔當、強大讓她有安全感。 董璿反過來了,對方的脆弱、孤獨、無助,激發了她的心疼、同情、憐愛,看到這很難不懷疑董璿對張維伊是男女之愛還是母愛? 董璿的想法乍一聽不尋常,是因為国产AV蜜桃网站已經習慣並且可以理解喜歡一個男生因為像父親,但不太接受嫁給一個男生因為他像兒子。 而實際生活中把夫妻過成母子的關係比比皆是。 所以董璿某種程度也是典型的, 她的典型在於女性從小被期待和要求長成“照顧者角色”,長此以往就會把被需要內化成自我價值的一部分。
被需要或互相需要,可以是關係的粘合劑,然而一旦把好感、價值感、滿足感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礎上就危險了。 因為有被需要的時候,就會有不被需要的時候,當不被需要時国产AV蜜桃网站又該如何自處? 你看董璿的情感邏輯——因為他孤單無依,因為他需要我,因為他的世界裏隻有我,所以我要對他好。 国产AV蜜桃网站想對一個人好的根本動因,難道不應該是他本身就很好,因為他值得国产AV蜜桃网站對他好嗎? 在這其中,同情和憐憫可以是強化劑,卻不能成為決定国产AV蜜桃网站在一起的關鍵動因,對方的需要,可以是国产AV蜜桃网站的牽絆,卻不可以成為拴住国产AV蜜桃网站心的鐐銬。 我不知道董璿對張維伊的感情裏投注了幾分憐愛,国产AV蜜桃网站能看到的是,張維伊對她投注小孩般的依戀時,她被戳中了、感動了,張維伊把對家庭、對家人的過度期許全都寄托在她身上時,她也接受了,那隻有一種解釋: 董璿也需要對方需要她。
她的出現,能填補對方的莫大遺憾和缺失,能對對方的生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這得多有價值感和滿足感啊。 這大概就是將自我價值寄托在他人需求上的拯救者情結。 指出這一點並不是要審判董璿,像前文說的,女性被社會文化植入了一套付出者照顧者的性別模版,她們容易用被需要證明自身存在價值,這是一個共性問題。 這一點想從父母那裏找到原因也不難。 節目裏,聽到董璿媽媽聊46歲女兒再生育的看法時都要ptsd了,媽媽說: “那盡量得有吧,要考慮別人感受,我百分百支持”。
即便女兒受很大的罪,也要考慮女婿感受,這種犧牲女兒的感受和利益,也要顧及他人感受和社會評價,將女人要犧牲奉獻刻進DNA的50後父母,簡直不要太熟悉。 董璿的閨蜜佟麗婭,也被父親這樣對待,跟陳思誠結婚時,佟麗婭父親希望女兒到了老陳家,多幹活多做飯,多伺候公公婆婆,對女兒的期待和囑咐就是到婆家當個勤快的保姆。
你能從董璿身上發現被當照顧者培養長大的女孩樣板,她們往往非常懂事、周到。 節目裏董璿一個人安排好幾對朋友父母出遊,忙前忙後張羅著讓阿姨們一個個走秀,一邊拍一邊情緒價值拉滿,把她們伺候得喜笑顏開。 比起關注自己,她們更關注周圍的人和環境,能迅速感知到他人的情緒狀態,適時給到安撫和調節。 好幾次聊到張維伊的脆弱之處,董璿總能第一時間牽手安撫他。 張維伊帶回來的魚肉丸子,丈母娘不吃,董璿說了句“你女婿千裏迢迢給你帶回來的”,丈母娘還不吃。
到了車上,董璿聊起來又說,沒發現媽媽愛吃的東西都可接地氣了嗎,高級的貴的都不吃,菜團子炸丸子愛吃。 一方麵誇讚了張維伊帶的東西高級,另一方麵也解釋了為什麽沒吃魚肉丸子,讓他別多想。 怪不得閨蜜說董璿在這個圈子人緣非常好,這情商這安慰人的話術太到位。
行事上她們是果敢的、雷厲風行的,知道自己要什麽的大女人。 18年,前夫高雲翔在澳洲涉嫌性侵被拘,董璿一遍一遍往澳洲跑,一個個地見證人,麵對一邊倒罵她戀愛腦,讓她別救前夫的輿論,她堅持先解決問題,把人保出來,案子了了,人先回來再談別的。 在她的觀念裏,這個人是她孩子的父親,是家中父母的獨子,得救,哪怕兩人也於醜聞發生後的第二年離婚。
在為人處事上很難挑出錯的她們,卻往往對自我評價很低。 董璿聊到二婚話題時,竟然覺得張維伊敢選擇她這樣一個情感、婚姻經曆複雜,還帶個孩子的女人,很勇敢很難得。
隻有自己看輕自己時,才會擔心別人會不會嫌棄自己。 前段婚姻會成為醜聞,完全是前夫的問題,她沒有錯還盡了道義,但從言語間聽起來好像她跟有了汙點一樣有自罪感。 不僅問張維伊想到她的從前會不會難受,對張維伊姥姥不介意她的感情經曆,還讓她下次帶孩子來玩充滿感激。
一個自我健全、充滿自信的人,是不會在乎對方怎麽看這段過去,隻會覺得如果你介意這段過去,那是你有問題,你心胸狹窄,你境界不高。 而董璿相反,她自我評價不高,配得感低,這幾乎是把“被需要”當成自我價值的副產品之一,從邏輯上也能理解這一因果關係—— 因為從小到大真正的價值和優點被貶抑,真正的自我被懸空,然後填充進父母和社會文化灌輸的糟粕觀念。 當她去真實生活會發現,她已經很難抗拒那些想通過拯救幫助他人,確立自身在他人生命中的分量,獲得莫名價值感的巨大誘惑。 很多時候吸引一個人的不是優秀,是創傷。 他們,一個想要個媽,一個想當媽,一個用依戀拿捏對方,一個恰恰需要對方依賴她,最好離不開她,而她卻能全身而退。 董璿由於不怎麽自信,安全感匱乏,對關係是有一定掌控欲的,早期帶著高雲翔參加節目,主持人談對她的印象是“霸氣”“掌控欲強”,她還覺得對方在誇她。
你會發現,董璿一直都喜歡向下擇偶,跟高雲翔結婚時,對方隻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婚後演《羋月傳》的義渠君才火,後來網傳跟蘇小玎 (《狂飆》高啟盛扮演者) 還在一起過。 當初董璿看上高雲翔,外形占不少比重,上節目毫不掩飾對其186身高,好身材的喜歡,但對方帶給她的不安全感也是真的,她會當著高雲翔的麵,翻他的手機,至於後來的變故,隻會讓她更向下擇偶,顏值身材都不挑了。 或者說她的擇偶觀變得更務實,更注重安全感。
董璿在閨蜜局裏坦白,領證後,不止對方踏實了,她也踏實了。 有的人很注重自我邊界,有的人則渴望跨越邊界,與對方綁在一起。 兩人也許暫時能維持平衡,但在關係裏當救世主很容易變成情緒保姆,不光累,未來權力關係一旦失衡,很容易因怕失控而弄得身心俱疲。 這是他們的挑戰。 對於有拯救者情結的人,真正想救的其實是小時候沒被好好照顧的自己。 但企圖通過治愈對方來治愈自己,是不成立的。 以傷口為入場券的親密關係,未來很可能會被不對等的地位,拉扯出更大的傷口。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