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不久前代號A23a的世界最大冰山快速解體,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示了全球變暖的巨大衝擊。為了應對全球變暖對於南北極冰蓋的影響,各國科學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拯救冰蓋”計劃。但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這些耗費巨資、企圖用高科技阻止或減緩南北極冰蓋融化的計劃,都缺乏可行性,甚至會帶來負麵效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稱,隨著全球變暖的概念得到公眾認可,人工冷卻地球南北極的想法,即所謂“極地地球工程”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學術界啟動了相關研究項目,初創企業激增,投資者蜂擁而至。但發表在《科學前沿》雜誌上的最新報告顯示,“這些計劃的初衷通常是善意的,但它們存在巨大缺陷。”該報告作者之一、埃克塞特大學冰川學家馬丁·西格特列舉了5個“拯救南北極冰蓋”的計劃:將海水抽到冰蓋上,使冰層人為增厚,或在冰麵上撒落大量的微小玻璃珠,使海冰更具反射性;在冰川周圍布設巨大的帷幕作為阻擋,防止溫暖的洋流加速冰川融化;將能夠反射太陽光的微粒釋放到平流層中,以冷卻地球;鑽孔抽取冰川下方的水,減緩冰川流動;向極地海洋添加含鐵的營養物質,以加速能夠吸碳的浮遊生物繁殖。
科學家們對每項計劃的有效性、可行性、風險、成本、治理問題和可擴展性進行了評估,最終的結論是,這五大類計劃“無一通過審查”,而且所有計劃都會“對環境造成危險”。報告稱,這些計劃雖然聽上去很好,但它們都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實際測試,並不符合真實世界的複雜情況,而且每一種都有“導致環境破壞”的風險。例如為冰川布置帷幕,可能會破壞海豹和鯨等海洋動物的棲息地;鑽孔抽取冰川下方的水,可能會汙染原始環境;向平流層噴灑反射太陽光的顆粒可能會改變全球氣候模式。“將微小的玻璃珠撒在冰麵以阻止其吸收太陽熱量的提議最令人擔憂”,今年早些時候結束的相關研究顯示,生態毒理學測試揭示了該計劃“對北極食物鏈的潛在風險”。
此外,這些試圖拯救南北極冰蓋的計劃,其費用之高昂也令人瞠目結舌,估計每個計劃的建立和維護成本至少為100億美元以上,其中為冰川布設帷幕是最昂貴的,預計10年內每50英裏長的帷幕將耗資800億美元。
報告總結說,即使這些計劃能克服重大技術和經濟障礙,它們也無法以足夠大的規模和速度展開部署,從而應對氣候危機的緊迫性。西格特表示,“它們反過來分散了国产AV蜜桃网站對需要做的事情的注意力——那就是減少碳排放。”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係主任蒂娜·範德弗利爾特認為:“作為在南極進行過具有挑戰性實地考察的親曆者,我想強調的是,這些建議要麽在科學上存在缺陷,要麽未經證實,要麽危險,要麽在經濟上不可行。”也有科學家表示,不應停止對“極地地球工程”的研究。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科學助理教授皮特·歐文表示,“極地地球工程”不能替代減排,但這些幹預措施可能會為地球健康做出重大貢獻。(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