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即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也未能幸免於難。”
近日,美媒《華盛頓郵報》刊發對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Terence Tao)的專訪,讓國際科學界大為震動:受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科研資金影響,研究經費被突然切斷,自8月以來,這位頂尖華裔數學家被迫擱置手頭項目,全力投入一件事——籌款。
據美媒7日報道,當地時間7月31日,特朗普政府指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處理校園反猶主義及偏見問題上存在失職,繼而凍結了近6億美元的聯邦科研資金,陶哲軒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獲得的科研資助也隨之被停。
報道稱,盡管一項法院命令已恢複了NSF的撥款,但陶哲軒透露,他個人的科研資金以及美國純數學與應用數學研究所(IPAM)的資金仍未到位,且研究所此前的運營資金已經耗盡。雪上加霜的是,新資助項目的審批也陷入停滯,這讓他擔任特別項目主任的IPAM陷入生存危機。
《華盛頓郵報》指出,數學與政治通常鮮有交集,但陶哲軒此次公開發聲,直指聯邦科研資金的動蕩、延遲與不確定性,正危及美國獨特的科學生態係統。
頂尖數學家籌錢搞研究
如今被迫為經費奔走的陶哲軒,是國際數學界公認的“天才”:1975年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16歲移民美國,24歲便晉升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2006年,他斬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
作為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等近十個數學領域的權威學者,陶哲軒在2004年與格林合作證明“格林-陶定理”,明確質數集合中存在任意長度的等差數列,攻克了有著2300年曆史的質數分布核心難題。
最近兩年,陶哲軒熱衷於探索人工智能(AI)在數學上的應用。6月接受訪談時,他還興致盎然地預言,AI將在10年內提出重要數學猜想,並終將衝擊菲爾茲獎,數學界的“AlphaGo”時刻即將到來。
6月,陶哲軒接受播客節目采訪。視頻截圖
但在過去兩周多的時間裏,這位“數學界莫紮特”所在的美國純數學與應用數學研究所(IPAM)基本處於“緊急籌款狀態”,他自己也忙於與眾多捐贈者會麵溝通。
一切始於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某天,陶哲軒從一名記者那裏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對方先告訴我,我的撥款被暫停了,接著提到IPAM也被停撥資金了。”
IPAM成立於2000年,旨在促進數學家、工業界和工程師之間的合作,經費幾乎完全依賴NSF。而特朗普政府提交的2026財年預算申請中,NSF預算直接砍半,擬削減57%。
陶哲軒告訴美媒,IPAM的資助規模是他個人資助的40倍,“這事嚴重得多。一下子,国产AV蜜桃网站連未來三個月的運營資金都沒了……IPAM沒有足夠的儲備金來維持幾個月以上的運營。”
談到自己的學術生涯,陶哲軒表示,美國之所以吸引他,是因為該國一直享有強大的科研聲譽,這裏的科研活動規模龐大,對科學的整體支持力度也強。
“直到最近,這種支持都具有很強的兩黨共識:大家都明白,科學能帶來繁榮,能保障國家安全,本身是一種公共福祉,”他接著說,“這裏有一種非常積極的科研文化。人們有雄心、有格局,樂於合作,希望創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成果。”
這也正是他認為自己必須站出來,公開反特朗普政府相關行動的原因。過去七個月,不僅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許多機構都遭遇了資金延遲、政策反複。而聯邦政府曾提供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這一美國科研的傳統優勢正逐漸消失。
陶哲軒打了個比方,“假設家裏有點冷,室溫是60華氏度,所以你把恒溫器設到72華氏度;但是,假設你的恒溫器突然把溫度調到100華氏度,然後又調到40華氏度,最後又回到72華氏度。最終數字看起來是一樣的,但經曆這一番折騰,你肯定很不舒服,沒法放鬆下來高效做事,尤其當你擔心它還會反複發生時。”
陶哲軒呼籲,那些認同美國積極一麵的人們,現在必須站出來為之發聲、為之抗爭。他提到,過去70多年來,美國諸多體係基本保持穩定運行,背後有兩黨共識支撐,這些曾被視作理所當然的事,皆因這套體係過去切實有效。
“但現在,這種‘體係會持續有效’的假設已不再安全可靠”,他說。
在被問到是否會考慮離開美國時,這位數學家表現出了猶豫。
陶哲軒回憶道,“我在美國度過了30多年非常積極的經曆......它提供了很多東西,雖然也有不完美,但你相信在這裏能做出真正有價值的事。”
“現在充滿了不確定性。12個月前,如果你問我會不會離開,我根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他說,“我很想留下,也希望一切能回到接近正常的狀態。但最難恢複的,是那種可預測性與穩定感。”
“要對美國失去信心了”
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介紹,當地時間8月18日,陶哲軒罕見發表公開信,批評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科研體係的“重大幹預”。
信中他透露,IPAM最近剛獲得了NSF的初步批準,可將經費延長五年,原本計劃依靠這筆資金推進下一學年的項目與研討會。然而,IPAM的全部資金來源,包括上一學年結轉的未動用資金,突然被全部切斷。
盡管靠著各方捐贈勉強支撐,至少能維持機構運轉至今年年底,但他仍愁眉不展:“這絕不是一個世界級科研機構應有的生存方式。”
英國杜倫大學物理學副教授Martin Bauer轉發陶哲軒的公開信
8月底,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時,他對此坦言道,“我從事科研工作,也會投票、簽署請願書,但從沒想過要當活動人士。可7月學校的5.84億美元聯邦資助被停掉後…… 我覺得沒辦法再保持沉默,必須站出來反對這種在我看來屬於‘不分青紅皂白削減科研投入’的行為。”
作為公開反對特朗普政府相關舉措的最知名數學家與學者之一,陶哲軒稱這些舉措對其所在的數學領域,乃至更廣泛的學術科研界而言,都是一種“生存威脅”。
“我發現,這屆政府在改變科學生態係統方麵的做法尤其激進,即便第一屆特朗普政府也未曾如此,”他說,“這種情況極不正常,而且我認為很多人尚未意識到正在造成的損害。”
陶哲軒透露,資金中斷迫使他自掏薪水維持對研究生的資助。他已經好幾周忙於與大學管理層召開緊急會議,與捐贈者洽談籌款事宜,以及撰寫評論文章反對資金削減政策。他認為,目前看來,公開發聲比自己的研究工作更為緊迫。
更讓陶哲軒憂心的是人才流失風險。在大學裏,他注意到,隨著科研資金的不確定性加劇,研究生與博士後們正越來越多地選擇前往美國之外的地方尋求發展機會。
陶哲軒警告道,如果無法為科研提供持續支持,美國或將失去孕育頂尖人才的關鍵路徑,而這些人才恰恰是推動科學突破的核心力量。
“曆史上曾有過這樣的時期,那些擁有深厚科研傳統的國家,在遭遇重大動蕩或戰爭時,許多科研人才會逃往美國尋求庇護,”他說說,“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如今可能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其他國家開始吸納目前在美國的科研人才。”
包括陶哲軒自己都直言,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他將失去留在美國的信心。
他透露,自己已經收到數份邀約,“我以前沒想過要搬家,甚至從未有過這個念頭。可現在,無論結果好壞,每一種可能性都被納入考慮。”
港媒《南華早報》早前報道提到,陶哲軒性格溫和,向來不愛爭辯,更傾向以合作而非指責的方式與人相處。如今,連他這樣的人都成為批評特朗普政府削減科研資金政策的核心人士之一,在學術界引發強烈回響。
陶哲軒在上述那封公開信中也無奈感慨,自己原本想回避政治討論與社會活動,將更多精力放在科研、教學和指導工作上,“但在當下的環境中……‘置身事外’太過奢侈,已不再是一個可行選項。”
據NBC報道,麵對洶湧的批評浪潮,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當時回應稱:“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科研資助國,本屆政府始終致力於鞏固美國在創新領域的主導地位。但需明確的是,獲得聯邦科研資助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利。政府有責任確保納稅人出資的研究項目,符合美國民眾的優先利益。”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言人也在一份聲明中稱,“已恢複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暫停的資助資金”,但拒絕就陶哲軒的言論發表評論。
未來,這場席卷美國科學界的“寒潮”恐將加劇。據美國《科學》雜誌報道,特朗普政府2026財年預算提案對科研領域支出進行了“災難性”的削減,要求將國家衛生研究院支出削減37%,國家科學基金會支出削減超50%,還試圖取消對氣候和生態研究的大部分資助,並將美國航天局的科學預算也大幅削減,取消部分行星探測任務。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美國環境保護署、美國航天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員工等相繼發表公開信,批評政府在相關領域的政策。
5月底,包括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伊州和新澤西州在內的美國16個州,在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提起一項訴訟,尋求阻止特朗普政府大幅削減用於增加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STEM)多樣性的科學研究以及相關項目的聯邦資金。
報道援引紐約州總檢察長說法稱,這些州的總檢察長們認為,特朗普政府沒有權力限製研究資金,也沒有權力取消國會授權的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的多元化項目,並稱“這將摧毀科學研究”。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