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楊洋的采訪,我愣是把這段3分鍾的視頻看了三遍——不是因為他還是當年那個“軍藝校草”,而是他說“我雖然退役了,但誌沒退”時,眼裏那股光,像極了咱身邊那些守著初心的老夥計。
你想想,現在多少人走著走著就把當初的“念想”丟了?可這個33歲的演員,還揣著12歲考軍藝時的那股“軸勁兒”,這不就是老話說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嗎?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問,一個演員,為啥對“退役”這事兒這麽較真?這得從他12歲那年說起。
2003年,楊洋才剛上初中,就背著行李去考軍藝舞蹈係——那時候軍藝多難考啊,百裏挑一不說,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練基本功,壓腿壓到疼得掉眼淚,他也沒跟家裏喊過一聲苦。後來他跟記者說“那時候就想著,選了這條路,就不能當‘逃兵’。”你看,這孩子打小就懂“堅持”二字咋寫,哪像現在有些年輕人,遇到點難事兒就打退堂鼓?
後來他成了“軍藝校草”,連沈騰都在節目裏笑著說,“當年楊洋一進學校,我就知道我的‘校草頭銜’保不住了!”但沈騰還補了一句,“這小子不隻有顏值,骨子裏有股軍人的‘硬氣’。”這話真沒摻水——他在軍藝待了7年,退役時還拿到了“優秀學員”的證書。
前兩年演《特戰榮耀》,為了演好軍人角色,他提前進訓練營跟真正的戰士一起練體能,曬得皮膚黝黑,手上磨出繭子也不抱怨。劇組工作人員說“他練戰術動作時,比誰都認真,‘不能對不起身上的軍裝’。”這不就是咱常說的“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嗎?
就在上個月,他參加一個公益活動,遇到幾位退伍老兵。別的明星可能隻是禮貌握手,可他站得筆直,主動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老兵們一下子就紅了眼。
有位老兵後來跟記者說“這孩子沒忘本,知道‘軍人’這兩個字的分量。”你看,不是說要做多大的事才叫“有擔當”,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走心的話,就藏著真性情。就像楊洋說的“誌沒退”,這三個字聽著簡單,可真要做到,得像老黃牛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守著。
最近網上總聊“現在的年輕人該學啥”,其實答案不就藏在楊洋身上嗎?他從舞蹈生到演員,從軍人到公眾人物,身份變了,可“不服輸、不丟誌”的根沒變。
這跟咱老百姓過日子一樣,有人守著一家老鋪子幾十年,有人照顧生病的家人不撒手,不都是“誌沒退”嗎?老話說“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這“氣”,就是心裏的那股誌啊!
所以別總說“明星離咱遠”,楊洋這股“退役不退誌”的勁兒,咱普通人也能學。不管你是種地的、上班的,還是帶孫子的,隻要心裏那股“想好好做事”的誌沒丟,日子就不會差。這就像走路,隻要方向對了,慢點兒沒關係,怕的是走著走著,忘了當初為啥出發。
對了,你身邊有沒有這樣“守著誌”的人?是幾十年如一日教書的老師,還是守著老手藝的匠人?或者你自己,也有過“再難也不放棄”的事兒?評論區跟我嘮嘮,咱也聽聽大家夥兒的“初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