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年代劇越看越上癮,看完了《生萬物》又重溫了下《陌上又花開》,演員馬藜領銜主演,但是細究下,發現這個演員,竟然是“央視劇專業戶”,為什麽這麽說呢? 從《遠方的山楂樹》情感劇開始,她一直演的就是央視的女主角,還有《我和我的三個姐姐》也是在央八開始播的。
話說來,論長相,她算不上讓人眼前一亮的大美女,但在圈裏,她的資源卻好到讓不少人眼紅。甚至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就能讓李幼斌這樣的老戲骨給她搭戲。那麽她到底有什麽魅力?
舞蹈夢碎 能讓央視看上的,想必她還是有些不簡單的。 馬藜的演藝之路,起點並非科班的表演訓練,而是源自一次意外。她從小在遼寧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工薪家庭長大,因為喜歡跳舞,父母便全力支持她走這條路。
舞蹈訓練的苦,是刻在骨子裏的,日複一日的拉伸與控製,塑造了她超乎常人的耐力與韌性。她原本的目標是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成為一名專業的舞者。 然而,命運卻在關鍵時刻給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一次高強度訓練中,她的韌帶意外拉斷,這次受傷,直接終結了她的舞蹈生涯。
對於一個將所有青春和汗水都押注在舞蹈上的女孩來說,這無異於天塌下來。多年來的堅持瞬間化為泡影,前方的路一下子變得模糊不清。
正是這段經曆,鍛造了馬藜的內核。當她被迫放棄舞蹈,轉而將目光投向表演時,她身上已經具備了演員最寶貴的兩種品質,能吃苦和心態穩。
別的年輕演員還在為一點挫折怨天尤人時,她已經經曆過夢想破滅的重創,這讓她在麵對演藝圈的種種不確定性時,顯得格外從容和堅定。 這份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的力量,成了她日後演藝道路上最堅實的基石。
從龍套到主角 考入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後,馬藜和所有新人一樣,從跑龍套開始。
演藝圈的現實冰冷而直接,沒有背景和名氣,就隻能在片場等待一個個微不足道的機會。許多人在這漫長的等待中會變得焦躁,想方設法走捷徑,或是非大製作不接。但馬藜似乎是個例外。
她沒有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反而是把每一個能抓在手裏的角色,無論大小,都當成一次正式的實踐。她身上那股從舞蹈時期就磨練出的踏實勁兒,讓她在劇組裏顯得與眾不同。 令人驚訝的是,在她20歲的時候就搭檔過李幼斌這樣的老戲骨,在這期間,她也磨練了演技。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導演孟亮正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注意到了這個安靜演戲的女孩。他看中的,並非馬藜有多麽驚豔的外表,而是她身上那種在當前演藝圈中極為稀缺的“不驕不躁”的氣質。
對於導演而言,一個可塑性強、心態沉穩的新人,遠比一個已經被市場定型的明星更具價值。 孟亮拋出的橄欖枝,讓馬藜得以登上央視這個更大的平台,正式開啟了她的“女主角”之路。可以說,是她的“不挑”,讓她最終贏得了“被選”的資格。
央視的“寵兒”,爭議中的“劇拋臉” 自從被孟亮發掘後,馬藜的資源是越來越好。
她主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遠方的山楂樹》,就讓她在央視平台嶄露頭角。
劇中,她飾演的女主角蔣欣童,不僅展現了不俗的演技,更將自己的舞蹈功底融入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部劇的成功,為她敲開了央視的大門。
緊接著,《我和我的三個姐姐》裏那個性格衝動卻正直有原則的二姐,再次證明了她塑造角色的能力。
到了2024年的《故鄉的泥土》,她更是挑大梁,與王麗雲、劉佩琦、閆學晶這些國民度極高的老戲骨同台飆戲,而且他們都是配角。
該劇首播收視率直接破2,足以證明市場對這部劇的認可,也讓馬藜作為女主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然而,奇怪的現象也隨之而來。盡管她主演的劇一部接一部地在央視熱播,收視率也相當可觀,但馬藜本人的名字卻始終沒能像劇那樣火起來。
很多觀眾看過劇後,能記住她演的角色,卻很難記住她這張臉。有人說她演的年代劇、農村劇題材固化,甚至稱她為“爛片專業戶”。
這種“劇火人不火”的現象,讓她成了一個充滿爭議的“劇拋臉”演員。 但換個角度看,這或許正是她專注於角色而非個人營銷的結果,也是她能持續獲得主流平台青睞的原因,她是一個能讓觀眾相信角色的演員,而非一個淩駕於角色之上的明星。
結語 歸根結底,馬藜的魅力不在於皮囊,而在於她那份被現實捶打過後依舊堅韌的內核。 她用自己的經曆證明,當一個演員把“演好戲”這件事看得比什麽都重時,作品和機會自然會成為她最硬的底氣。所謂背景,有時並非身後的靠山,而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