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b9/46b3a/3a7db.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把內衣放大,看到大量細菌!如何看待顯微鏡觀察結果?

把內衣放大,看到大量細菌!如何看待顯微鏡觀察結果?

  近日,短視頻平台上出現大量用顯微鏡觀察物品的視頻。隔夜菜、內衣、襪子、床單、指甲蓋、口水等,被一一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畫麵裏出現了一些遊動的物體。視頻解說稱,發現大量細菌、寄生蟲等微生物,證實了“隔夜菜、內褲、襪子細菌超標”這一結論。這些視頻還附上了除蟎儀、消毒櫃、吸濕機、漱口水等商品鏈接。

  專家認為,這些網傳視頻刻意製造“細菌恐慌”,有販賣焦慮之嫌(此前報道)。

  一方麵,網傳顯微鏡觀察物品的操作不規範,放大倍率也未達到解說宣稱的1000倍,大部分在20-100倍,甚至有用放大鏡觀察畫麵冒充顯微鏡的。

  另一方麵,畫麵裏出現的遊動物體也不一定是微生物,也可能是纖維、皮屑、雜質等。国产AV蜜桃网站生活的環境和人體中本身就存在大量微生物,隻要微生物數量在合理範圍內,不會影響健康,用顯微鏡觀察出微生物實屬正常現象,不必恐慌。

  顯微鏡無法判斷食物能不能吃

  在營養豐富的食物上,一旦條件合適,細菌就會快速繁殖,形成肉眼不可見但顯微鏡下可見的菌落或生物膜。

  將隔夜食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菌落,可以證明食物在存放過程中受到細菌汙染。但觀察到菌落不代表細菌超標,不能得出“食物能不能吃”的結論,因為用顯微鏡觀察無法計算細菌的數量。隻有食品中的菌落總數或特定致病菌數量超過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安全限值,才能證明食品細菌超標。這需要通過嚴格的實驗室培養和計數方法,而不僅僅是通過顯微鏡觀察來判定。

  而且不同致病菌的致病劑量差異巨大。例如,大腸杆菌致病劑量極低,隻需攝入10-100個就可以致病;沙門氏菌致病劑量很高,需要攝入10萬-100萬個才可能致病。此外,顯微鏡也無法觀察致病菌是否產生毒素。

  衣物上有細菌也不代表會危害健康

  內衣、襪子、床單等日用品也被一一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畫麵中出現了大量遊動的物體。有視頻發布者稱,這能證明“內褲、襪子長期不洗,細菌超標”。可是,在國家紡織產品相關標準中,並沒有細菌含量的範圍標準。

  將穿著過但未清洗的貼身衣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的遊動物體可能是纖維、皮屑、灰塵、細菌、塵蟎等,不過健康皮膚擁有天然屏障作用,加上人體強大的免疫係統,通常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

  至於細菌超過多少數量時會危害健康,很難給出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精確數字,因為不同細菌的致病能力差異巨大。比如,大腸杆菌需要繁殖到數萬個以上,才可能突破人體免疫防線;誌賀氏菌隻要繁殖到100個左右就能引起感染。此外,不同個體的免疫力差異也很大。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皮膚與化妝品研究室主任醫師袁超表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貼身衣物上攜帶細菌,無法說明衣物是否會危害健康。如果穿著未清洗的衣物出現瘙癢、紅腫、脫皮、異常分泌物、異味或灼痛感等症狀時,就說明有害微生物的數量已足以造成健康危害。建議內褲和襪子每天一換,及時清洗。

  與微生物共存是常態

  用顯微鏡看到細菌等微生物是正常現象,無須恐慌,因為人類生存一直與微生物共存。

  比如,一個健康成年人的皮膚表麵,平均每平方厘米生活著100萬個微生物,一個人皮膚上的所有微生物總量高達1萬億個,種類超過1000種。即使看上去光潔無暇的皮膚表麵,也是如此。

  同樣,健康成年人的口腔也是一個微型生態係統、一個健康口腔中定植著超過200億個細菌,每毫升唾液中含有約1.5億個細菌,可以同時存在100-200種不同的細菌。

  如果這些生態係統中的微生物和諧穩定,皮膚、口腔狀態不會出現異樣。因此,“顯微鏡下觀察指甲蓋、口水,發現大量細菌”並不稀奇,公眾不用相信部分發布者所稱的“風險”。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能有效預防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總之,把任何物品放在顯微鏡下都可以觀察到大量微生物,但無法得出“xx細菌超標”的結論。部分網傳視頻刻意放大微生物畫麵,是為了推銷相關的商品,務必理性看待此類視頻。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解放日報 白璐

【編輯:於曉豔】

訪客,請您發表評論:

網站分類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