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鏡頭這玩意兒真跟照妖鏡似的,甭管你多會裝,一不留神就得露馬腳。前陣子郭麒麟跟張雲龍他們吃飯那段,我點開視頻時還琢磨呢:這孩子平時多懂事兒啊,怎麽就被罵上熱搜了?就因為抬手比劃了兩下,網友們跟炸了鍋似的,“沒禮貌”“家教白瞎了”的評論刷得比彈幕還密。可我瞅著那視頻,郭麒麟那動作快得跟條件反射似的,哪兒像故意沒禮貌?倒像是跟熟人嘮嗑聊嗨了,忘了鏡頭還開著——畢竟他打小在德雲社後台泡大的,跟師兄弟勾肩搭背慣了,猛不丁對著鏡頭,那點下意識的小動作可不就被放大了?
要說家教,郭麒麟那家教嚴得能當教科書。早幾年嶽雲鵬開專場,他去助演,那段相聲說得確實不咋地,台下稀稀拉拉的掌聲跟蚊子叫似的。他自己當晚就發微博道歉,字裏行間全是“對不起觀眾”,態度誠懇得讓人心疼。結果老郭倒好,直接轉發那條微博,劈頭蓋臉一句“沒臉沒皮、糊塗”,那話跟冰錐似的,紮得網友都替他委屈:親兒子啊,私下說說不行嗎?非得當著全網的麵罵?後來才知道,那天晚上老郭壓根沒讓他睡,拽進書房翻出自己年輕時的磁帶,《報菜名》一句句掰扯:“這兒得甩包袱,節奏要跟打快板似的,快了像趕火車,慢了像老太太纏腳布,你聽這氣口……”錄音機轉得嗡嗡響,爺倆愣是熬到後半夜,老郭嗓子都說啞了,還在比劃“這兒得頓一下,讓觀眾接得住”。
這還不算啥,郭麒麟剛學相聲那會兒,規矩嚴得能把人逼哭。錯個貫口?抄《論語》,一抄就是幾十遍,抄到手腕發酸;給師兄弟端茶,手一抖灑半杯,老郭當著德雲社幾十號人,從“茶要七分滿”講到“遞茶得雙手”,足足訓了半小時,郭麒麟站那兒跟釘在地上似的,汗珠子順著下巴頦往下掉,愣是沒敢吱一聲。他爺爺奶奶更不是吃素的,爺爺是老警察,奶奶是小學老師,打小就教他“站如鬆坐如鍾”,吃飯吧唧嘴都得挨筷子敲。後來到了老郭身邊,人家更絕:“別以為你是我兒子就特殊,該背的詞一個字不能少,該練的功一分鍾不能偷。”有回他偷懶少背了段《八扇屏》,老郭直接把詞本摔桌上:“明兒上台要是卡殼,你就自己跟觀眾鞠躬道歉去,別說是我兒子!”
可你要說老郭光會罵,那可就錯了。去年《德雲鬥笑社》拍外景,好巧不巧就定在郭麒麟拍戲的劇組旁邊。老郭帶著於謙來“探班”,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工作安排,順路看看。”結果車一開到劇組門口,好家夥,後車廂塞得滿滿當當,飲料從可樂雪碧到礦泉水擺了三排,水果從蘋果香蕉到葡萄提子堆成小山,老郭大手一揮:“給大夥兒分了,天熱,解解渴!”劇組的人都樂了:“郭老師太客氣了!”誰看不出來啊?那水果恨不得堆到車頂,連場務小哥的份都給備著了,這不就是明晃晃給兒子撐場子?怕他在劇組受委屈,怕人家覺得“郭德綱兒子”不好相處,用一車吃的替他鋪路呢。郭麒麟後來上訪談,說起這事兒眼睛亮晶晶的:“我爸從來不當麵誇我,可我拍戲晚了,他能算著時間發微信‘劇組飯不好就自己點,別省’,那車水果,我瞅見時鼻子都酸了。”
就說他退學那事兒,2011年,他才12歲,突然跟老郭說:“爸,我不想上學了,我要說相聲。”周圍人都嚇傻了:這孩子成績中上,放著好好的書不念,去說相聲?親戚朋友輪番勸,老郭就問了他一句:“想好了?說相聲苦,可不是靠‘郭德綱兒子’就能混的。”郭麒麟梗著脖子:“我想證明我自己。”老郭沒攔著,第二天就帶他進了德雲社後台。結果這孩子剛開始啥也不會,給師兄弟發道具,拿起醒木想耍帥,“啪”一聲摔地上,裂成兩半。老郭當場就火了,一腳踹翻旁邊的凳子,凳子腿“哐當”砸地上,嚇得後台鴉雀無聲:“我當年摔壞十副醒木才摸出門道!你以為這玩意兒是玩具?長點心!”那之後三個月,郭麒麟看見道具箱就繞著走,愣是把每個道具的用法、擺放位置背得滾瓜爛熟。後來他在劇組,場務剛把茶杯擺錯位置,他眼皮都不抬:“哎師傅,這杯子得放左手邊,演員習慣左手拿。”工作人員都笑他:“郭老師,您這是人形監控啊?”他撓撓頭:“習慣了,以前摔怕了。”
你說他懂事?那可不是裝的,全是平時練出來的本能。去年冬天他跟毛不易、張雲龍他們吃飯,一進門大夥兒都脫外套掛衣架。張雲龍個子高,大衣下擺拖地上,蹭了層灰,別人都沒瞅見,郭麒麟跟長了火眼金睛似的,嗖地伸手:“哎哥,這兒蹭著了。”一邊說一邊踮腳把衣服往上挪了個掛鉤,“掛這兒,下擺就蹭不著地了。”吃飯時張雲龍隨口提了句“不吃豬肉”,郭麒麟沒吭聲,悄悄把桌上的紅燒肉、糖醋排骨往自己這邊扒拉了扒拉,又把清炒西蘭花、蒜蓉娃娃菜往張雲龍跟前推了推。一桌子人吃得熱熱鬧鬧,誰也沒注意這小動作,可張雲龍後來在采訪裏說:“當時就覺得這孩子心細,跟他吃飯特舒服,不用特意說啥,他都替你想到了。”
還有回錄《星廚駕到》,評委嚐了他做的菜,眉頭皺得能夾死蚊子:“這菜炒得跟沒放鹽似的,你自己嚐嚐?”郭麒麟臉唰地紅了,沒辯解一句,轉身去水池邊洗手,偷偷用袖子抹了下眼睛——估計是委屈了。可回頭王琳替他說話:“孩子第一次做,不容易了。”他還趕緊擺手:“琳姐,是我沒做好,火候沒掌握好,不怪別人。”那股子認栽的勁兒,活脫脫老郭的翻版。老郭以前就老跟他說:“錯了就是錯了,別找理由,找理由比犯錯本身還丟人。”他是真聽進去了,哪怕眼圈紅了,也梗著脖子不矯情。
最逗的是他那“摳門”勁兒。德雲社少班主,按理說穿金戴銀都正常,他倒好,去年錄節目穿件白T恤,彈幕有人酸:“這衣服怕不是拚多多39塊錢包郵的?”他瞧見了也不惱,還跟網友互動:“你咋知道?穿五年了,洗得都發白了,可舒服了,沒必要買新的。”後來才知道,他衣櫃裏大半衣服都是穿了三四年的,運動鞋磨了邊還接著穿,助理勸他買新的,他說:“還能穿呢,扔了可惜。”拍廣告的時候更逗,道具組剛要搬箱子,他擼起袖子就上:“我來我來,你們歇會兒。”工作人員都笑他:“郭老師,您這是要搶場務的飯碗啊?”他嘿嘿笑:“順手的事兒。”去年在橫店拍戲,劇組資金緊張,群演們連著吃了好幾天盒飯,郭麒麟知道了,沒聲張,自己掏錢訂了二十多份小炒,讓助理悄悄分給群演:“天兒冷,吃口熱乎的。”有人問他為啥,他撓撓頭:“我剛學藝那會兒,觀眾喝倒彩、師兄弟擠兌,比這難多了,能幫一把是一把。”
說到底,鏡頭裏那個“沒禮貌”的小動作,不過是他骨子裏那點隨性。從小在後台跟師兄弟打打鬧鬧,跟張雲龍這些熟人相處,早就沒了明星架子,說話比劃慣了,忘了鏡頭還在盯著。可你看他平時那些事兒:幫人整理衣服、悄悄挪菜、認栽不辯解、穿舊衣服、搬道具、請群演吃飯……哪樣不是刻在骨子裏的規矩?老郭當年抄《論語》、訓他半小時、踹翻凳子,哪樣不是在教他怎麽做人?嚴是真嚴,疼也是真疼,就像老郭說的:“我現在對他狠點,將來他到社會上,別人就不會對他狠了。”如今看來,他做到了——沒飄,沒傲,沒拿“郭德綱兒子”當金字招牌,就靠自己一點點磨,磨出了如今這副讓人舒服的樣子。這世上哪有什麽天生懂事?不過是有人把“怎麽做人”這門課,掰開揉碎了教,而他,一句句、一步步,都聽進去、走紮實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