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在飛機起飛前服用安眠藥思諾思入睡後,被漢莎航空空乘強行喚醒,並因“狀態不適合飛行”被要求下機。漢莎航空客服回應稱,乘客須在飛機進入平飛後方可服用合規劑量安眠藥,登機及起飛前應保持清醒。若空乘或機長認定乘客身體狀況不適宜飛行,根據承運條款,有權拒絕其乘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致電東航、國航、川航等航司客服,答案不一,甚至同一航司不同客服給出相反說法。航空領域律師吳冬指出,雖然乘客在飛機上服用安眠類藥物的情形並不多見,但航司在售票時可以做出提醒,尤其當相關規定存在歧義時,應作出對航司不利的解釋,不能簡單以“官網有說明”來卸責。
發帖網友還展示了機場門診病曆卡,顯示其因“恐飛”服藥。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秦紅雲介紹,以思諾思為例,這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鎮靜催眠類藥物,常用於治療急性失眠,起效快,但也可能帶來肌肉無力、頭痛、頭暈等副作用,嚴重時甚至導致精神錯亂。針對“恐飛症”,臨床更推薦心理治療和行為幹預,而非輕信網絡信息隨意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