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感覺,三寶平等地看不起《姐姐當家》裏觀察室的每一個人,包括曾經主動表示要借錢給萬千惠,幫她渡過難關的倪萍。
不知道這算是藝術家的驕傲還是傲慢。
該說不說,三寶的到來讓《姐姐當家》的觀察室變得有趣起來了。
在第6期節目裏,三寶與孩子姥姥湯曉芳在教育理念方麵產生了分歧。
在三寶看來,孩子尤其是男孩,在12歲以前主要就是玩,其他的都不重要。
作業不想寫就不寫,學習的知識不會就不會,上課如果不想聽老師講課就不聽,晚上睡晚了,第二天早上沒有精力參加集體活動那就不參加。
主打一個放養。
但湯曉芳曾經是一名教師,自然還是希望外孫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參加集體活動,完成基本的作業。
尤其是孩子還小,剛剛上一年級,如果所有的事都考慮他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那孩子肯定是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的,那麽,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呢?
因為三寶的家庭不是普通家庭,所以叨姐就不評判他這樣的教育理念是對還是不對了。
隻有一點值得商榷,那就是所謂的“不影響別人”。
實際上,除非三寶的孩子不上學,否則很難做到不影響別人。
在課堂上不聽課,哪怕是不出聲的玩耍也會影響別人。
首先會影響老師的教學,其次,也會讓其他學生有樣學樣,不是嗎?
孩子的集體活動,你可以覺得不重要,但大家一起排練的節目,少了一個人怎麽可能不產生影響呢?
這樣的想法也太自我為中心了。
當然,更讓人難受的是,他在跟丈母娘交流的過程中,始終是一種比較強勢的態度。
那種“我這個做爸爸的什麽都無所謂,你這個當姥姥的怎麽就不能學學我,鬆弛一點,思維先進一點”的態度蠻傷人的。
尤其是六一前一晚,姥姥考慮到孩子第二天要參加集體活動,希望孩子能早睡。
但外孫聽到父母在樓上談笑風生,鬧著要上樓一起玩。
姥姥跟女兒,女婿求助,反而被女婿一通教育,委屈地掉下眼淚。
結果第二天早上,她還得早起,背著孩子去上學。
這段內容播出後,觀察室嘉賓都很無語。
他們一方麵理解不了三寶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麵也為姥姥打抱不平。
雙方展開了唇槍舌劍。
在整個過程中,三寶的態度就像他對待湯曉芳一樣傲慢。
李維嘉問他看了這個片段是什麽感想,他一臉無所謂,表示很正常,沒什麽感想。
也不是全無感想,他對姥姥背著孩子去上學的行為發表了銳評,覺得姥姥太慣著孩子,就應該讓孩子起來自己走。真起不來就打,踢屁股。如果這樣也不行,那就讓他睡,學校活動就不去了。
張泉靈忍不了了,問:您知道小米第二天要去參加什麽活動嗎?
三寶表示,就是一個武術表演。
張泉靈問:請問他是參加集體表演還是單人的表演?
三寶不假思索:當然是集體的。
張泉靈繼續追問:所以如果他不去的話是不是會造成整個集體排練好的就缺位?
三寶表示:我認為不會。我不覺得這是問題,我甚至都不覺得這件事有多重要。
張泉靈問:你不覺得這影響別人嗎?
不等三寶回答,李維嘉機智地發出靈魂拷問:如果你的音樂劇演員說不來就不來?
三寶馬上不幹了,表示:那是成人,行嗎?16歲以後,那當然不行。16歲之前,我覺得這都無所謂。
啊?真的嗎?我不信。
如果我在現場我就要問了,假設你的音樂劇裏有一個16歲以下的小演員,表演當天說不來就不來,你會覺得無所謂嗎?
何況就像張泉靈說的,16歲以前如果不建立規律意識的話,怎麽可能到了16歲突然就知道要守規矩了?
三寶所謂的孩子慢慢自己會明白的,純粹是詭辯。
一個從小不講規矩的人,除非長大之後遭受社會的毒打,否則不可能自然而然就變成一個守規矩的人。
最搞笑的是,三寶表示自己就是自己頓悟的,但當張泉靈說:您其實是生活在一個相對有規矩的環境裏,不是嗎?
他直接啞火了。
張泉靈到底是記者出身,顯然是做了功課的。
三寶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爸爸包玉山是蒙古族單簧管教育家,媽媽辛滬光則是中國第一代女作曲家。
三寶從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1歲轉學鋼琴,每天要花幾個小時來進行嚴苛的練習。媽媽辛滬光對三寶的要求非常嚴格,令還是孩子的三寶覺得苦不堪言。
咱不討論這樣嚴苛的教育對還是不對,反正如果三寶小時候家裏沒有規矩,他可以想幹嘛就幹嘛,不想幹嘛就不幹嘛,那麽他恐怕很難成為如今的三寶。
其實,張泉靈是很理性的,她認為管孩子絕對不靠權威要靠規矩。
在她看來,萬千惠媽媽當初對女兒那種高壓式教育肯定是不對的,但三寶這種放任自流的態度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權威,也不見得多高明。
所謂的規矩也不是家長單方麵的規定,一旦跟孩子達成共識之後,大家都要遵守,就像三寶的音樂劇,到了開演時間所有的演員都必須在舞台上一樣。
而且規矩需要長時間養成。
感覺張泉靈已經說得很透徹了,但三寶依然堅持孩子應該自己覺悟,並強調那天孩子晚睡隻是一個偶然現象。
倪萍也忍不住要說開麥,她直言不諱:三寶,你真的像她說的,是另一種霸權。
三寶聽了之後,當場就翻了個白眼。
聽到倪萍說“我特別警告你”的時候,他質問:是警告還是敬告?
白眼和問題都暴露出了他的不高興和不耐煩。
“是警告還是敬告”實際上也有點堵倪萍的嘴的意思。
倪萍不吃這套,強調是“警告”。
可能考慮到倪萍畢竟年齡比他大,咖位也不小,於是無奈地笑著表示:說。
倪萍表示,三寶不應該用那樣的態度對丈母娘說話,“我要是萬千惠媽媽,我都走6回了”。
這一點叨姐非常讚同。
雖然三寶跟丈母娘是同齡人,但畢竟從輩分上說要大一輩,而且人家還勞心勞力地照顧這一家子,哪怕她真的不對,也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來溝通,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育對方。
倪萍覺得,三寶的態度太硬了,同樣的話完全可以換一個方式說。
但三寶表示,我就是這麽個人,你讓我裝成另外一個人,我也裝不像。
意思就是,改不了。
這就有點搞笑了,倪萍不過是希望他尊重一下丈母娘的感受,這不是基本的禮貌問題嗎?有什麽裝不裝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瞧不上”,覺得自己是在高位。如果跟比他位高權重的人發生理念衝突,他也會是這樣強硬的態度嗎?
如果是,那叨姐表示佩服,並尊重。
如果不是,那就很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