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中检修季,8月底的一天,在河南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庙岭金矿(以下简称“庙岭金矿”)选厂内,扳手碰撞设备零部件发出了“叮叮咚咚”的声响。“所有设备都得精心打磨,大部分设备能保障高效运转,这为冲刺全年生产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高迟明正带领团队穿梭在设备间,边仔细检查边说。
虽已立秋数日,但车间里的温度还是比较高。记者看到,高迟明脖子上挂着毛巾擦汗,汗水还是把他衣服浸透了。“咱们出去聊吧,太热,怕你受不了。”高迟明看记者拿帽子扇风,便笑着说。
来到车间外,吹着山间的小风,高迟明同记者聊起他的故事:2011年,他作为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放弃城市研究所的工作,执意走进庙岭金矿的群山褶皱里。这一留,便年。从初出茅庐的地质队员,现在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选厂厂长。初到矿区,简陋的环境超出了他的预期,粗糙的水泥地、剥落的墙皮,宿舍兼办公室里只有上下铺、铁皮柜和一张褪色木桌。加上大山里信息不畅、没有网络,他便把下班时间都用在熟悉选矿工艺上,一点点通过实践夯实专业基础。
定期检修生产设备是一项基本功。“亲自检查过的设备,才最放心。”这是高迟明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的工作铁律。浮选机检修是选厂的“硬骨头”,设备是下窄上宽的槽型结构,深米,直接影响浮选流程的好坏。每次遇到这项工作,高迟明总抢在前面:用手触摸感知设备状态、精准判断磨损情况、拿尺子校对参数、拧紧松动的螺母,一套动作熟练规范,毫无差错。检修结束时,他常常一身泥浆,裤腿沾满泥水。
在高迟明心里,“把选矿回收率提上去,为矿山创造更多效益”是他心里默许的目标。近年来,受矿山开采情况复杂和矿石性质变化大的影响,浮选流程变得极不稳定,导致药剂制度也变化很大,严重影响选矿指标。高迟明白天在车间调试指标,晚上回宿舍查资料,好几次深夜,他独自带着矿灯去车间观察浮选泡沫。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摸清症结,找到“病因”,选矿回收率突%。“当时心里满是成就感,所有辛苦都值了。”回忆起这段经历,高迟明难掩激动。
近期,庙岭金矿选厂再传喜讯:历个月工艺设备改造升级,选矿回收率首次突%,达.10%,预计年新增产值万元。这背后,离不开高迟明和团队的付出。这不仅为庙岭金矿注入新动力,更给低品位、复杂难选金矿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多年来,每天在工艺指标上有点提高,感到很欣慰和自豪。每天不去车间转一转感觉好像少点儿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所以我认为只有爱好这个职业,才能干出精彩。”高迟明说。
(文/图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陈微娴 通讯员 张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