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一座城市如何表達對青年的友好與關愛?雲南民族大學越南語專業的夏耿樂,這個暑假通過參加昆明市呈貢區“返家鄉”社會實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看到曾經閑置的社區空間,蛻變為活力迸發的青年創業基地,他感到心中的夢想被悄然點亮。畢業之後留在呈貢,成為他的選擇。
今年以來,昆明市呈貢區以社區閑置空間為紐帶,精心編織支持青年創業的服務網絡。越來越多像夏耿樂一樣的年輕人,選擇將未來的種子“種”在這片土地上。他們與社區彼此滋養、共同成長,演繹著一場青年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從閑置空間到創業的“金角銀邊”
昆明市呈貢大學城聚集著10所高校,擁有近30萬名師生,每年有數萬名畢業生走出校園。然而,一個現實的矛盾始終存在:高校畢業生缺乏充足的靈活創業空間,社區黨群服務陣地等場所卻處於閑置狀態。麵對這一問題,呈貢區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對社區閑置空間進行有效盤活。
經摸排,呈貢區梳理出社區黨群服務陣地182個、閑置空間218處,並深入高校征集創業團隊需求,將近百個優質項目納入“空間需求清單”。區委將“青創空間”培育作為書記領辦項目,建立常態化調度、調研和督辦機製,推動閑置空間實現功能轉型與內容再生。
如今,一批閑置空間和被遺忘的角落變成創業的“金角銀邊”,蛻變為六大複合型空間:基層黨建紅色陣地、青年創業孵化基地、社區居民共享客廳、協同治理實踐平台、鄉村振興服務站點和文旅融合體驗區。托育、團購、健康服務等創業項目紛紛入駐,帶動社區閑置資產空置率從20%降至3%,空間效益顯著提升。
“国产AV蜜桃网站不僅注重空間形態的多元,更強調服務與居民需求的精準對接。”呈貢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創空間’不僅改變物理環境,更通過‘空間換服務、服務促發展、發展惠民生’的創新機製,實現資源與需求的高效匹配。”
這些空間為創業青年提供“零租金”入駐和“一站式”服務支持,組建由創業導師、法律顧問和金融專家構成的服務團隊,開辟融資對接、證照代辦等綠色通道,並與農信社等機構合作推出小額創業貸款。同步開設的“青年夜校”“青創課堂”等賦能項目,持續幫助創業者提升綜合能力。
吳家營街道轄區內有6所高校,閑置辦公區、會議室等場地微改造後,成為共享工位、直播間和路演廳等多功能空間,引進了教育、文創、健康類創業項目50餘個,帶動就業超200人,為500餘名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並幫助30多家企業緩解招聘難題。雲南藝術學院團隊運營的“民族特色街區”成為網紅地標。
不久前,雲南民族大學畢業生代梁瓊的“瓊璃國風手作”工作室入駐街道致遠社區黨群服務驛站。她的非遺絨花手工藝項目在社區的支持下穩步發展,並帶動20餘名女性實現靈活就業。
今年3月,呈貢區雨花街道青陽社區一麵“哪吒之魔童鬧海”主題牆繪悄然出圈。畫麵中,左邊煉丹爐裏的仙丹,是用雲南的重樓、三七、黨參等道地中藥材煉成的;右邊是哪吒一家人圍坐品嚐雲南野生菌火鍋。這巧妙融合地方元素的創作,令觀者會心一笑。
該牆繪由南硯書畫工作室完成。工作室主理人孫乾博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創業以來,工作室與呈貢10個社區共建南硯書畫工作室,培養書畫藝術愛好者,提供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產品和服務,被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授牌為創業就業示範基地。
創業成果惠及社區
在雨花街道龍潭山社區的“青創空間”裏,年長的居民手握刻刀,神情專注,在雲南民族大學刀畫協會年輕老師的指導下,在木板上細細雕琢。刀尖劃過,順著木材的紋理,一幅幅古樸的畫作漸漸成形。
這一幕,源於呈貢區探索“青年元素與老年教育深度融合”,構建“雙向賦能、代際共進”社區新生態的深遠布局。
雲南民族大學刀畫協會是曾經活躍於龍潭山社區“校地共建夥伴計劃”的團隊。項目結束後,他們落地社區“青創空間”,將“非遺課程體驗”從一場在社區的公益活動,升級為創業項目。刀畫、紮染、纏花、瓦貓、剪紙等非遺體驗課,成為社區文化生活的新常態。與此同時,雲南中醫藥大學的“香韻岐黃”團隊也選擇在此創業,講授四季藥膳、穴位按摩等養生知識,廣受歡迎。
這種“青銀共融”的模式在各個社區開花結果。龍潭山社區以“青創空間”為圓心,輻射出唱歌、舞蹈、書法、八段錦等一係列綜合性興趣班,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功孵化出22支文藝隊伍,培育了20餘名“銀發骨幹”。在烏龍街道春融社區,“青創空間”也極具時尚感。3名青年教師的加入為老年大學注入了新活力,非洲鼓、時尚茶藝等課程讓老年教育“潮”起來。社區還聯合社會組織開發“植物拓印”課程,帶領居民製作精美手工包,將興趣轉化為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打造了別樣的“青銀共融”新場景。
社區為老年人賦能的同時,也為青年創業提供了成長的沃土。烏龍街道星浦社區的“家政收納1+N”課堂,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技能,更激發了兩名學員的創業熱情,她們牽頭組建了社區家政服務隊,為鄰裏提供專業服務,實現了從學員到創業者的轉變。
此外,從“六點半課堂”到老年助餐點,一係列“一老一小”公益服務項目,不僅解決了民生痛點,更帶動了一批青年就業,孵化出一批社區誌願服務品牌。
為了讓青年力量更好地紮根社區,吳家營街道創新性地建立了“社區合夥人”機製。該機製推動青創項目與社區深度融合,通過創業分成、活動讚助、低償服務等方式,將項目收益反哺社區,注入“微基金”。目前,基金已累計籌集超10萬元,形成了一個“項目孵化-社區獲益-支持新項目”的良性循環,為更多有誌青年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對青年最友好的城市,是能讓青年‘有用武之地’的城市。”呈貢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呈貢不僅為青年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更將這股創新力量轉化為推動社區治理的動能。當城市為青年搭建好舞台,青年必將以最富創造力的方式,為城市譜寫出美好的樂章。
關於国产AV蜜桃网站|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