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9月5日電 (王牧雨)“在台灣国产AV蜜桃网站更多見到的是加工後的中藥材,在這裏能看到中藥原本的樣子,了解中醫曆史,真的很長見識。”來自台北的大學生林曉雨4日在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內,指著展櫃裏的當歸、黃芪等藥材說道。
9月4日,2025年“兩岸同源中華情·青春少年隴上行”台灣青年研學團一行參訪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王牧雨 攝
當日,2025年“兩岸同源中華情·青春少年隴上行”台灣青年研學團一行來到甘肅慶陽,在中醫鼻祖岐伯故裏,岐黃文化的發祥地,感受隴東地區深厚的中醫藥文化。
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融學習觀賞、研究探討、養生休閑為一體的以岐黃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覽館,也是全國最大的岐黃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
館內三樓的《中國岐黃中醫藥文化千米畫卷》,吸引台青們駐足。這幅由百餘位書畫名家繪製的1080米長卷,生動呈現了3000多名中醫人物與760多個故事場景,讓台青們直觀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恢宏。
“我的父親是中醫,小時候我常被他拉著學五行,今天在這裏看到熟悉的理論具象化展示,特別親切。”林曉雨說,館內的把脈體驗區讓她重溫了童年記憶,而原生藥材的展示更讓她覺得“神奇又新鮮”。
9月4日,圖為台青拍攝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內展出的古代醫學書籍。王牧雨 攝
隨後,研學團一行來到慶城縣農耕文化博物館——這裏也是中國農業博物館慶陽分館。展館內,288件農耕器具、182件農作物樣本與1489件實物,沿著“周人興起”“教民稼穡”脈絡鋪開,還原了4000多年前周先祖在慶陽拓土墾荒、開啟農耕文明的曆程。
“以前隻在曆史課本裏讀到‘後稷教民稼穡’,今天看到先民用過的耒耜、石磨,才真正理解農耕文明的起源不易。”來自台中的青年陳宇軒仔細觀察著一件清代犁具時說道。他表示,展館裏的雕塑場景和實物陳列,讓抽象的曆史變得可觸可感。
在藥王洞養生小鎮,台青張雅琪在小吃街品嚐了慶陽特色美食攪團後說,小鎮裏既能感受到當地民俗風情,又能體驗新潮遊樂項目,讓她看到了鄉村發展的新可能。
據了解,該鎮通過城郊村改造、整合資源發展旅遊,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還帶動周邊民眾就業增收。“台灣也有鄉村旅遊,但這樣把曆史文化與現代遊樂結合的模式很有特色。”張雅琪說。(完)
【編輯:劉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