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在九月顯得冷清。幾部新片撲得一塌糊塗,觀眾都說“片荒”。就在這個時候,一條消息冒出來,《九龍城寨之終章》要開機了。片方想著玩情懷,直接開出700萬片酬,隻要鄭伊健出山一天,客串陳浩南。結果,他擺擺手:“年紀不合適,不想再打打殺殺。”
一句話,像是給一個時代畫上句號。而在他轉身的背後,留下的卻是影迷滿心的疑問:這個隱居日本近10年的男人,這些年,到底靠什麽生活?1967年,鄭伊健出生在香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父親在製衣廠上班,母親是家庭主婦。日子不寬裕,但一家人過得挺開心。他小時候迷上了蝙蝠俠。總喜歡在家裏披著毛巾跳來跳去,有一次跳到縫紉機上,把膝蓋劃開一塊肉。他媽媽嚇得心都要碎。
若不是命運偶爾伸手拉他,他本該像大多數工薪家庭的孩子一樣,長大後找份穩定工作,平平過一生。結果,17歲那年在街頭遇到星探,被拉去拍廣告。一支檸檬茶廣告,他在鏡頭裏一笑,清爽幹淨。觀眾記住了這個年輕人。
他開始拍廣告,但演藝路並不順。TVB新秀歌唱大賽,連前100都沒混進。武術藝員訓練班也沒撐下來,三個月被淘汰,說是“不善表達”。灰心後,他去公司做了文員。可轉機又來了。1987年,他進了TVB藝員訓練班,結果卻先被安排去主持兒童節目《430穿梭機》。
三年時間,他和小朋友玩遊戲,自己也挺樂嗬。可心裏清楚,這不是長遠之路。真正的機會是電視劇《天若有情》。他演一個同性戀反派,壓力很大,甚至想退出。是劉青雲勸他:“別聽別人,你就照自己的方式演。”
這句話讓他穩住了心態。他慢慢知道,演員得自己找感覺。90年代,他留起長發,被攝影師劉偉強看中。那時誰都沒想到,這個造型會改變他的一生。1996年,《古惑仔》上映。陳浩南穿白襯衫,長發垂肩,淡淡的笑。一眼,就讓人記住了。
錄像帶在內地火得不行,桌球廳裏全放這部片。王晶說過:“他的氣質,比劉德華還好。”張學友甚至開玩笑說:“我可以讓位給他。”一夜之間,他成了頂流。媒體喊他“第五大天王”。可火紅的另一麵,是爭議。《古惑仔》影響太大,不少青少年模仿結拜打架。甚至有人寫信給劇組,說“別再拍了,會教壞孩子”。鄭伊健心裏開始不安,覺得自己被陳浩南困住了。他後來也承認,因為這個角色,錯過了做香港青年大使的機會。
可那幾年,他也想過突破陳浩南。1998年,他演的《風雲》成了年度票房冠軍。2001年,《蜀山傳》上映,投資近億,特效放到今天看也不算落伍。他一度站在香港影壇的正中間。隻可惜,《蜀山傳》之後,他的作品反響越來越差。麵對跌落,他沒有學劉德華去磨演技,也沒像梁朝偉往文藝片深紮,更沒像郭富城那樣拚命衝影帝。他隻是慢慢收了心,把熱鬧讓給別人,自己退到一邊,佛係起來。當時,他拍一兩部戲,賺夠錢,就關門不出。港媒幹脆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唐三藏”,說他不拍戲、不露麵,就知道窩在家裏打遊戲。王晶的評價也不客氣:“演技合格,靠外形吃飯。”
現實很殘酷。2000年以後,香港電影開始下滑,大製作變少。劉德華、梁朝偉靠《無間道》站穩,郭富城苦練演技連拿影帝。而他,作品多,口碑差,漸漸被拋在後麵。有人說他“不爭氣”。可也有人覺得,他是看透了。榮格有句話:“人生的前半段是追求,後半段是回歸。”鄭伊健或許比別人更早明白了這一點。2013年,他和蒙嘉慧結婚,然後搬到日本。有媒體拍到他們在日本鄉下生活。妻子蒙嘉慧幹農活,他在一旁待著,兩人看上去就是普通農夫。
可別被表象騙了。實際上,他們是“隱形富豪”。鄭伊健很早就愛買房。和邵美琪在一起時,大部分房產都登記在她名下,分手時幹脆全送她,價值6000萬。和梁詠琪戀愛,他買房搬去當鄰居。和蒙嘉慧結婚,為了嶽父養老,他買下元朗地皮。媒體統計,他和妻子共有7套物業,身家過億。
這也是他能安心“半退休”的底氣。更低調的是,他投資支持妻子在日本開房地產公司。外界看他們是農夫,其實他們在做地產生意。而他定居日本鄉下的選擇,更像陶淵明。隱居,並不是逃避,而是選擇。這些年,他偶爾開演唱會。舞台上,還是那首《友情歲月》。觀眾眼裏全是淚。但他發福了,動作慢了。有人說,他像個大媽。
情懷票賣得動,但觀眾也會質疑:明星不自律,對粉絲是不是不尊重?他大概無所謂。對他來說,演唱會不是複出,而是和老粉絲的聚會。加繆寫過一句話:“真正的自由,是明知道荒誕,依舊選擇繼續。”鄭伊健的鬆弛,就是這樣。57歲的鄭伊健,拒絕了700萬片酬。也拒絕了再一次回到陳浩南。王晶曾說他“不爭氣”,確實。若當初多拚一點,他或許能和周潤發並肩。可他不想。他要的是日本鄉下的小日子。和老婆在院子裏忙活,偶爾投資房產,再開幾場演唱會。陳浩南留在錄像帶裏。而鄭伊健,在現實裏活得自在。
他不是劉德華,也不是梁朝偉。他隻是鄭伊健。蒙田說過:“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你站在哪個位置,而在於你朝著哪裏走。”他沒有再往上爬,而是轉身。而那一轉身,就是他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