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港股市場走強,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漲1.13%,中概互聯ETF(513220)上漲1.42%。成分股方麵,阿裏巴巴上漲2.32%,股價觸及156港元,續創2021年末以來的新高。其他個股中,小米集團、網易漲超1%,騰訊控股、中芯國際、京東集團紛紛上漲。
消息麵上,國產大模型在應用層麵正呈現爆發式增長。9月1日,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沙利文(Frost&Sullivan)發布的《中國GenAI市場洞察:企業級大模型調用全景研究》,中國企業級大模型調用呈爆發式增長,2025年上半年日均調用量較2024年底實現363%的增長,目前超10萬億Tokens。其中,阿裏通義模型占比17.7%,位列第一,是中國企業選擇最多的大模型。
資金麵上,南向資金仍延續淨流入態勢。據iFind數據顯示,上周(9月8日—9月12日)南向資金淨流入額608.21億港元,大約為前一周330.6億港元的兩倍。
行情表現上,6月下旬以來,在CPO、芯片等板塊帶動下,A股走出了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而港股科技板塊顯著跑輸A股TMT產業鏈。
以港股科技50ETF(159750)的標的指數為例,6月末-8月底,據iFind數據顯示,港股科技指數僅上漲10.13%,同期創業板指上漲43.79%,科創50指數上漲40.03%,中證算力指數上漲80.17%。
(圖源:iFind)
進入9月以來,截至9月12日最新收盤,港股科技指數月內上漲6.36%,呈現出跑贏同期的A股市場的態勢:創業板指上漲4.5%,中證算力指數上漲3.76%,而科創50指數下跌0.25%。
興業證券認為,在宏觀環境以及產業趨勢雙重疊加下,後續港股互聯網相對A股TMT產業鏈仍具備較大補漲空間:第一,9月美國議息會議臨近,新一輪降息周期啟動,利好外部流動性敏感、此前受壓製較多的港股互聯網;第二,阿裏最新一季雲收入、資本開支均超市場預期,疊加自研AI芯片等產業進展,板塊有望從“外賣內卷”敘事,回歸AI敘事、科技成長敘事;第三,後續AI行情有望向中下遊應用端擴散,具備最佳社交場景和生態的互聯網平台作為應用落地率先受益的方向,擴散邏輯更加順暢。
資料顯示,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追蹤港股科技指數(931574.CSI),前十大成份股包含阿裏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汽車、中芯國際,覆蓋了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人工智能、半導體等多個科技賽道。據iFind顯示,其當前市盈率(PE-TTM)為23.87倍,處於近5年來27.69%的分位數,這意味著其當前估值水平仍低於5年來七成多的時間。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台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