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圈裏,陳筱嬌是公認的"嬌姐"。這個從東北小城一路打拚到製片人位置的姑娘,骨子裏透著股不服輸的勁兒。1990年出生的她,是家裏的獨生女,卻要幫著母親照顧四個舅舅。這個看似嬌小的身軀裏,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
陳筱嬌的父親有著坎坷的童年。七歲喪父,十二歲喪母,在福利院長大後一度流落街頭。十八歲那年,他在魚市遇見了陳筱嬌的母親。這段姻緣始於母親的主動追求,父親帶著僅有的800塊錢入贅到母親家,和舅舅、姥姥擠在一個大雜院裏。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裏,父親始終抬不起頭來。
童年時的陳筱嬌活像個假小子,短發、爬樹、下河、翻跟頭樣樣在行。六歲那年,家境尚可的父親把她送進了少年宮學武術。東北的冬天格外寒冷,訓練場的地麵凍得梆硬。壓腿、下腰、紮馬步,疼得她直掉眼淚。最嚴重的一次,十來歲的她在側空翻時頭部著地,當場血流如注。
好景不長,十歲那年家裏經營的飯店倒閉,欠下巨額債務。討債的紋身大漢隔三差五上門砸東西,威脅要收房子。飯桌上隻剩下燉白菜,父母為錢爭吵不休。武術成了陳筱嬌唯一的出路,她暗自發誓:"動作做不好就加練,一定要拿第一,將來才有出路。"
十一二歲時,陳筱嬌開始橫掃遼寧省少年比賽金牌。即便發揮失常,母親也總是溫柔安慰。懂事的教練了解她家情況後,主動減免了學費。2006年初中畢業時,成績優異的她本可以繼續升學。但看到師兄在北京做武替月入兩三萬,而父母賣菜才掙兩三千,她毅然決定北漂。
父母起初強烈反對,尤其是母親。但拗不過女兒的堅持,他們抵押房子湊齊兩萬學費,親自送她去北京吳京師兄開的武校。第一天的訓練就給陳筱嬌來了個下馬威:30圈長跑後要從二樓跳下。看著師姐們利落地翻跟頭落地,她雙腿發抖,最後還是硬著頭皮跳了下去。
2007年通過師兄介紹,陳筱嬌進了第一個劇組。導演嫌棄162cm、120多斤的她"又胖又醜",這記悶棍讓她痛下決心減肥。一個月內,靠著針灸、減肥藥和極端節食,她硬是瘦到95斤。就在事業剛起步時,母親被查出胰腺癌晚期。趕回家時,母親已經瘦得隻剩70多斤。握著那雙骨瘦如柴的手,陳筱嬌借來的醫藥費隻夠維持半天治療。那個寒冷的冬夜,母親在昏迷中永遠離開了她。
2008年成為她人生的轉折點。吳京為新片西風烈挑選女替身,陳筱嬌順利入選,成為餘男的武打替身。在甘肅零下三十度的沙漠裏,她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升降台上完成高難度動作。三個月掙的7萬塊錢,她還清了家裏6萬債務。18歲生日那天,整個劇組為她慶生。
23歲時,在吳京"武替是青春飯"的提醒下,陳筱嬌開始轉型做場記。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從台前轉到幕後意味著從頭開始。她白天跟著場記學習鏡頭記錄、打板,晚上惡補專業知識。月薪從兩三萬驟降至五六千,還要忍受導演的責罵和重拍的壓力。但為了長遠發展,她咬牙堅持著。
現在回望來路,陳筱嬌常說:"那些吃過的苦,都成了照亮前路的燈。"從武替到場記,再到獨當一麵的製片人,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嬌姐"這個稱呼的分量。在影視圈這個名利場裏,她始終記得母親的話:"做人要像練武一樣,站得直,行得正。"